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物价数据: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1%。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9%,环比下降0.2%。
大半年已经过去,实现中国经济增长7.5%的临界点在哪?我们不妨精准分析一下具体情况,以便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驾驭宏观经济走势的能力。
三个方面都到了临界点
从金融临界点来说,7月份的广义货币增长为13.5%,按此计算,当前的市场通货利率标准为10%。而社会普遍反映这样的市场利率水平很高,目前的平均资本利润率很低,不足以支撑这么高的利率运行。这说明,按照目前的金融调控水平,要实现经济增长7.5%这个目标,已经走到一个临界点。也就是说,市场利率不能再高了,经济增长也高不到哪里去。按照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详细分析计算,实现年经济增长7.5%这个目标,基本上是满打满算。要取得很大的突破,也不太可能,因为有许多瓶颈在那里制约。既然上升有困难,就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然而,7月份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1%。按此计算,中国当前的实际通胀率是1.725%。既然这么低的通胀水平,一些银行进行高息揽储就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也决定银行方面难有大的作为。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7月新增人民币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等几个主要指标均出现超市场预期的大幅度下降。其中,人民币新增贷款仅3852亿元,创2009年12月以来新低,6月份这一数据是1.08万亿元。
从就业临界点来看,按照这些年来生产效率常数以及中国劳动人口9亿人规模总数计算,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5%这个目标,就要实际解决新增就业1261万人。去年的这个数是1300万左右。而今年要超过这个数,就势必要多搞一点经济增长。如果多增长0.1%,今年就肯定超过去年。事实上,这有不少难处,难在哪里呢?难在资本效率与收入效率难以得到进一步优化。从另一方面来看,要继续增加就业量,就要进一步提高国民储蓄水平和拉动消费增长实实在在地扩大内需。2014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与去年同期相比,低了0.1%。)这说明消费增长乏力,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不少困难。储蓄增加不了,消费增加不了,那就要靠投资、出口的拉动与刺激微调。
从投资临界点来看,按照当前的宏观货币流速与经济增长目标来计算,广义宏观投资增长应维持在24%左右。然而7月份的固定投资增速已经降到17%。这是历史上较低水平。这说明投资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周期走势不一致。中央银行投下这么多货币,不见得能拉动这么多的投资增长。这种现象深刻揭示当前整个经济社会的资本产出相当低,历史上也前所未有。7月份,PPI同比下降0.9%,这个数据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定向降准外,还要定向投资,不断提升资本产出水平,不断提高货币资本的周转效率。
五个方面优化临界点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实现稳增长还要优化临界点。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7.5%这个目标,就要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体制机制,大力进行资本领域、投融领域、股权资本市场以及消费重点领域的改革改造与创新,不断把实现经济增长的科学临界点调整到最佳位置。从中央经济宏观调控来说,基本上是满打满算,已经调到最佳位置。但是,在区域经济整合协调发展、消费领域创新拉动以及投资领域变革等方面还有许多盲点、失误以及失策。也就是说,地方上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可能使中央的政策执行不到位,甚至落空悬空,导致延误、拖后。那怎么办?这就要来硬的,抓实的。
一是要强化检查与督查。二是要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导产业创新方面上取得新突破,从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促转型升级;三是加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改革、改造,使资金市场流向与产业资本效率提升走向一致。四是要加大去风险力度,进一步整顿市场,规范市场使之发展有序。目前市场风险大,投资成本高,搞不好得不偿失。所以出现投资走低现象。金融市场的风险来自于实业界的风险。银行不良资本上升,也更加验证投资市场的谨慎态度。这些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是说怎样就能怎样,因为这是规律,这是临界点,有许多市场已经饱和。五是搞好配套改革,重点发展风险投资科学决策咨询机构,提高投资效率,使这些行业、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使这些产业市场发展更加规范。这就需要去库存,搞创新,走上创新常态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