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最近虽然出现了回暖迹象,但基础不牢固。
2014年7月份的中国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其特点,最恰当的也许就是:背离。
最让人惊讶的是出口数字,据海关总署的统计,当月出口总值同比上升了14.1%,增速超过预期1倍;顺差473亿美元,创下近期新高。在外贸数据惊艳的同时,汇丰PMI继续传递着好消息,当月初值达到52,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之上。虽然后来修订为51.7,仍然是18个月以来的新高,并且跟官方的数据重叠。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央行给市场兜头泼了一瓢凉水:8月13日央行公布的数字显示,7月新增贷款只有3852亿元,环比下降了64%;而7月末的广义货币增幅,也从6月末的14.7%回落到13.5%。央行安抚市场说,6月份是二季度最后一个月,也是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历来会出现新增贷款冲高的现象。冲高之后,7月份出现回落是正常的。如果把6、7两个月合并起来看,贷款情况还是不错的。央行的解释虽然有道理,但如果你把今年7月的数据,跟最近5个年份的7月相比,就会发现问题:今年新增贷款规模是最低的。股市立即做出反应,在上周四小规模地跌了一下。
第二天,坏消息继续传来:国家能源局公布7月份用电量数据,这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了3%,与6月份相比增幅下降了近一半,创下了近16个月来的新低。而且有多个省份,用电量出现了同比下跌。比如上海下跌了13.7%,江苏下跌了10.45%。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省,也纷纷由升转降。
为什么7月经济数据会如此“悲喜交加”、“冰火两重天”?它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号,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说明中国经济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最近虽然出现了回暖迹象,但基础不牢固。其实美国的经济也差不多,一季度因为冰雪天气出现负增长,然后在二季度强劲回升,最近也呈现多项指标背离的现象。欧盟那边,更是倒春寒不断,不确定性非常大。这些因素也会最终影响到中国。
7月份出口的快速增长,可能是对前几个月人民币大幅贬值的一个滞后反应。当时人民币最多贬值了3%,给出口企业带来了相当一批订单,7月份的回暖肯定与此有关。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止跌,并有所回升。展望未来一个时期,再次贬值的空间不大。从用电量和新增贷款来看,几个月后,出口数字可能再度变得难看起来。
此外,新增贷款的突然减少也存在以下可能性:一、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在下降,如果是这样,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增大,经济好转的趋势恐怕很难持续;二、这可能意味着央行在货币供应上主动踩了刹车,因为上半年广义货币增幅偏快。
其次,这意味着下半年若收紧信贷,经济可能受不了。由于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偏快,一般预测下半年会适当收紧,现在看来比较困难。如果欧洲经济不确定增加,中国可能会被迫继续出台刺激政策,比如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降息。
第三,如果下半年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稳增长非常困难,那么将影响到明年的增长目标。其实学界一直有人认为,以中国目前经济规模,达到7.5%的增长难度非常大;加之人口增长放缓,经济快速增长的必要性减弱。如果通过不断出台刺激政策强行达到这个目标,后遗症会比较明显。所以,在确定明年增长目标时一定要更务实,或许不应高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