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融资贵关键要减少中间环节
2014-08-15    作者:邢理建(上海 学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今年以来,融资难与融资贵依然“折磨”着中国经济,困扰着广大企业。上半年,国务院就缓解融资难两度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一批应急措施,再加上货币政策改为“微宽松”,到7月底矛盾已有所缓解。

  进入下半年,融资贵的问题在融资难有所缓解后更显突出、更为扎眼。融资贵问题的积累性放大有两大成因:其一,政府监管部门精力有限,上半年只能首先应对融资难,然后才能腾出精力着手应对融资贵。其二,当银行在各方“高压”下,被迫加大对缺乏信用抵押的中小企业放贷时,自然要为可能发生的烂账、滞账额外增加“信用保险”以及名目繁多的“服务收费”。

  除了上述“直接贵”,部分申贷企业还面临明知挨宰却不敢公开抱怨的“影子贵”。举个例子,某企业好不容易获1年期放贷1000万元,当场扣除12%的年息120万元,“以贷转存”50万元,扣除“息外收费”10万元,再要“自愿购买”银行理财产品30万元,经此七折八扣,申贷企业名义上获贷1000万元,并已按获贷额度付清了利息,可企业实际到手的信贷资金只有790万元,如此多环节“拔毛”,企业融资岂能不贵!

  未等旧矛盾有根本性缓解,新矛盾又在破解旧矛盾中相伴而生。鉴于融资贵已成调结构、稳增长之突出“拦路虎”,国务院遂于昨天出台十大举措力图明显缓解融资贵。(相关报道见B5版)择其重要,第四、第七、第八、第九条相对较“实”,针对性较为明确,可供牵头部门敦促落实的内容也较具体。就此不妨作一简略分析。

  第七条催促各地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试图通过增加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来间接缓解融资贵。但若以发展民营银行举例,眼下的主要障碍已不是银监当局过意拖延,而是卡于作为民营银行发起人的民企巨头对银行归谁“主政”的无谓争执,譬如复兴与均瑶围绕谁当上海首家民营银行董事长的“明争暗斗”实在令人感慨叹息。

  第八条重申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若走上市通道,目前主板、中小版、创业板以及非上市中小企业股权场外转让系统之大门,应该说已悉数打开。可上市直融看似属于零成本融资,但毕竟要漂亮财报向投资者和中小股民做出交代,而环顾整个市场,眼下对未来业绩有充分信心的好企业实在不多。故,上市直融属于远水难解近渴。向私募和创投“要钱”也是渠道之一,但私募和创投选择放款对象比银行还要苛刻,毕竟人家也得向出资人有所交代。因而,想让私募与创投大举放款中小企业,也得“着眼于长远”。

  融资贵,增加社会化担保渠道也是破题选项之一。于是第九条敦促各地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可要在短期内大力开拓担保渠道,若由地方政府亲自上阵财力并不允许;若放手组建民间担保机构,地方政府也须提供财政补贴,补贴压力也不轻。因此,新增担保渠道“也得有个过程”。

  就缓解融资贵,倘若监管能真正落实到位,处罚又硬碰硬,当能立竿见影的是第四条。此条着重于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具体又分为两大环节。一是贯彻落实《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该《办法》本月1日已施行,经媒体走访发现各地落实状况很不理想。主因是《办法》对阳奉阴违的银行缺乏明晰的惩罚硬杠杠。这也不能全怪银监会“软”和“慈”,银行网点遍布城乡不计其数,凭银监系统之人手,实在是力不从心。

  第二个环节,规范中间环节收费。中间环节指银行在放款前,先要依次对申贷企业资质、信用、财报作逐项评估、登记、审计、保险和担保审核。早年审核流程由放贷银行负责,后来为片面展现中介服务业发展,并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这些必做的审核交由相应的市场中介承担。如此一来,表面上中介服务业在短期内获得了蓬勃发展,但中介收费旋即离了谱。中介收费需由申贷企业全额买单,企业明知中介出手更黑,但为解资金燃眉之急,只得忍痛挨宰。因中介机构系多部门多头管理,若光凭银监一家而缺乏归口部门通力配合,规范中间环节乱收费很难真正落地。

  缓解融资贵之“国十条”,无疑可视为一场及时雨,可要想让雨水渗透地皮,关键是监管和处罚要到位。作为监管与处罚的突破口,眼下不妨先从“中介服务”这个中间环节下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国务院公布缓解企业融资贵分工图 减少沟通成本
· 缓解企业融资贵利率改革是关键
· 以“增加金融供给”破解企业融资贵
· 加快金融改革纾缓融资贵
· 银监会:减少信贷中间环节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
 
频道精选:
· 【思想】解聘反垄断专家需要完善细节 2013-06-14
· 【读书】传统社会应该教会我们什么? 2014-08-15
· 【财智】定增市场井喷 三主线把握投资机遇 2014-08-14
· 【深度】埃博拉肆虐西非 全球严防疫情 2014-08-15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