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周期反向而行
2014-08-14    作者:陈东海(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至今年7月底,美联储按照每次会议共削减100亿美元的规模在连续地消减对于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现今美联储的QE购买规模只剩下月购买150亿长期国债和月购买1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规模了。如果不出意外,美联储将在今年10月的议息会议上,彻底结束影响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政策长达5年之久的QE政策。

  QE政策,其实只是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个方面。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还有另一个方面是零利率政策。随着美国QE的退场,美国利率政策的走向自然也就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在QE政策和零利率政策推出伊始,全球就在推测美国未来可能会先取消QE,而后逐渐提升利率。而今美国QE全面退出在即,联储何时改变零利率政策,就格外牵动人心了。

  但是,美联储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加息,不光外界众说纷纭,即使美联储内部的信息看起来也颇为紊乱,甚至主席耶伦的说法也是前后不一。有一次在公开场合,耶伦表示首次加息时间可能会在2015年6月,随即引起金融市场的重大震动,但是后来耶伦又改口为时间不确定了。8月6日,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费舍尔由发声,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则美联储未来加息时间有望比明年6月更早。就在差不多同时,美联储理事兼亚特兰大联储主席Dennis Lockhart却又宣称,并不排除美联储可能需要比预期更早地提高短期利率的观点。他还表示有些担心政策的前景,并且仍然希望首次加息是发生在明年下半年的事。他说他仍在进一步验证,他们是否正在向不可逆转的使命和目标迈进。这些嘈杂的声音向外界透露的信号是,至少在目前美联储内部还是鸽派稍占优势,但鹰派的力量也在壮大,而鹰派所依据的基础也在增强。

  最新的统计,美国二季度GDP季率年率化达到了4%,扭转了一季度因为严寒天气所导致的经济暂时衰减之势。尤其每月净增非农就业人数,眼下正处于逐渐抬高底部的过程之中,最近6个月的数据每次都超过了20万。失业率呈现稳固的下滑态势,就业的人口占比达到了59%,这是2009年8月以来的最高记录,反映美国的失业率下降的基础相对坚实。如此看来俩,美联储加息的时间,或许真要比之前预期的要早。据最近的民调,对一年后美国加息的预期一度超过了27个基点。也就是说,美联储在2015年夏季前后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

  正因为如此,从大趋势来看,全球资金在回流美国。美国债市的累积资金从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说明全球资金在进入美国债市。同时,美国的国债市场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顶点即2013年12月31日的3.0060%,逐渐下滑至2014年8月12日的2.4275%。收益率下跌,就是说美国的国债价格在上涨,也就是说资金在进入美国债市,对于美国国债的需求在上升。这么看来,虽然国际资金最近有重新流到新兴市场的迹象,那主要是因为中国等地的股市指数处于非常低的位置,而美国的股指高企的缘故,那些资金想来新兴市场投机一把。这些资金从来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目前,在美国以外,其他地区的货币政策趋势事实上都与美国相反。美国实际上是在紧缩货币政策,而日本暂时还按兵不动,由于安倍经济学的所谓第三支箭的效果至今仍未显现,因而不排除日本央行未来会扩大目前的量化宽松和质化宽松的政策规模的可能。欧洲央行在6月的会议上放宽了货币政策,7月的会议则承诺未来放宽货币政策不变。

  以我国经济当下的基本面而论,货币政策显然也应与美国相反,不宜再有任何事实上的从紧。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经济已转入中速增长阶段,未来很难再出现8%以上的超高速增长情形,若能较长时间维持在7%至8%的增长区间,就已相当不容易了。自去年以来,我国央行施行了定向降准的局部宽松措施,但问题在于局部宽松后的流出的资金并不一定会流向政府所意向的领域。中国目前在部分领域,主要是在房地产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鉴于当下房地产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再发生全面的、长期的暴涨走势,因此,违背市场本质属性,各地具有货币紧缩功能的各类限购限贷的“双限”政策似该全面取消了。

  美国的升息预期,会导致在中国的资金面临流出的压力,客观上在中国形成了货币紧缩的效应。为扭转经济减速的趋势,估计我国央行或将从定向降准走向全面降准,以防止定向的宽松可能对于市场造成的扭曲。不可忽视的是,商业银行在“双限”上推出的“认房又认贷”的标准,是按历史贷款的次数来计算的,而不是按照手中现有的贷款笔数来算的,这既不准确、不客观,也不公正,很可能造成那些手中没有贷款的优质贷款人因为历史贷过款而贷不到新款,造成市场的扭曲。笔者由此认为,在经济增速已经下行、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再膨胀过热、资金或回流美国的情况下,为因应宏观经济和市场信心不高的现状,也许真该考虑降息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 【思想】档案管理费该不该取消 2013-06-14
· 【读书】微信电商,颠覆电商新浪潮 2014-08-14
· 【财智】资金涌港热度暂降 部分外资落袋为安 2014-08-13
· 【深度】种粮大户:“种粮补20元,不种粮补160元” 2014-08-1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