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罕见的贬值态势,最高时贬值超过3.5%。下半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数据向好,外贸顺差增加以及海内外利差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强,人民币贬值态势暂告一段落。由于决策层正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与国际化进程,接下来人民币双向浮动的情况将更为常见,这也将为2015年底或2016年人民币实现基本可兑换打下基础。
实际上,上半年人民币罕见的贬值态势与央行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的意图有关。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逾30%。在单边升值的情况下,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波幅区间,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升值更多,不利于国内出口企业运行。而贬值造成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预期,能较好地为扩大汇率浮动区间造势,这从央行3月将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幅从1%扩大到2%的举措可得到验证。
近来,随着微刺激与深层改革的双向推进,国内经济形势明显改善,出口同比增速从6月7.2%升至14.5%,大超市场预期。当月进口同比下降1.6%,出现收缩态势。这种出口强进口弱的格局,使得7月贸易顺差扩大至47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人民币继续贬值的态势必然改变。出口的强劲是建立在海外经济向好、前期稳增长政策落实以及前期人民币贬值的基础上,前两者与基本面改观相对应,趋势已然形成。正是有了贸易与经济基本情况的转好,以及海内外利差较高的原因,预计下半年人民币不会继续贬值。
但是,即便下半年人民币重返升值通道,整体上也会较为温和,那种单向升值势头将不会重演。预计到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将定格在6.05:1至6.1:1之间。
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首先,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刘易斯转折点已在中国出现。近几年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局面,导致生产力成本大幅增加,传统以廉价劳动力成本而形成的出口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甚至有许多国家已把厂房移至东南亚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此外,由于国内对于环境保护标准的提升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极为普遍,当前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外在环境比较严峻。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继续大幅升值,对于本已运行艰难的出口企业而言是不可承受的。
其次,经过危机之后的几年调整,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得到明显改善,国际收支更趋于平衡。例如,中国经常项目占GDP比重,2007年、2008年最高时曾达到10%左右或略有高出,但近几年已逐年降低,2009年降到5.2%,2010年、2011年降至2.8%,2012年进一步降至2.6%,2013年已回落至2.1%。从国际经验来看,经常项目顺差占GDP之比在3%或4%以内,是可持续的合理水平。如果按此标准,则当前人民币汇率已在均衡水平附近了。
第三,未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面临重要机遇,今年有望超过外商直接投资(FDI)。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落户上海,对我国企业与银行业的发展均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大对新兴市场的直接投资。去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和已达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预计今年有望突破千亿美元。
如此看来,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致维持在6:1至6.3:1之间,是比较合适的。未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点将是更灵活的机制,而非单边升值或贬值。从具体步骤来看,决策层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然加快,包括7月初外管局取消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买卖价差管理,促进外汇市场自主定价,以及央行决定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试点,由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到上海市的试验等等。与此同时,央行还致力于在两年之内实现利率市场化,支持人民币双边互换的国家也在增多,离岸人民币产品更加丰富,这些均显示中国正在沿着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以及离岸市场建设四个方向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