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我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已上报“实施混合所有制”的申请,正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准。若获批准,将开启国有银行混合所有制试点先河。在反应最灵敏的股市上,前天交行早盘涨停,并带领银行股全线大涨,华夏、宁波、兴业、平安等多家银行涨幅均超过5%。对此,交行前晚发布公告作了侧面回应,称交行正在积极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可行方案。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交行不是在国有银行中首先引入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并率先上市的吗?截至2013年末,除财政部持有27%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之外,汇丰银行也持有19%的股份。在交行前五大股东中,三个国家和国有法人持股32.61%,两家境外法人持股38.77%,股权已相对均衡和多元化。换句话说,交行已形成了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实质上已是“混合所有制”了。那为什么交行还要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申请呢?显然,交行的“混合所有制”方向,不会在是否建立“混合所有制”概念方面,而在如何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混合所有制”格局,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真正的市场化金融机构上。
虽然交行在上市时已通过引进外资股东,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结构,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外资投资者也好,社保基金等境内其他国有股东也罢,基本扮演的都是财务投资者的角色,更多情况下,还是国有资本居于绝对控制地位。企业董事会,也是在国有股东的意志下行事。特别是经营者的选聘,也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任命,而非市场选聘。即便通过市场选聘,最终也是在行政手段下完成,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不明确。
也正因为如此,交行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思维,虽然比其他国有银行有所超前、有所开放,但与真正的市场主体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经营者选聘等受到行政架构的严重限制,许多信贷资金,也都是在各级政令的直接干预下投放的,不仅风险极大,而且信贷结构也严重不合理。正是因为市场化的股权结构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才导致交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也面临了许多本不该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在今年5月曾公开表示,交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已均衡化与多元化,具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征,但尚未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离充分市场化、商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差距。可见,对交行来说,建立“混合所有制”首先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如何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按照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决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思路、经营方向。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步入市场化轨道、步入良性发展通道。否则,效益再好,基础也不牢固。而要做到这一点,交行除了要向管理层申请“放权”之外,还要改变固有的经营思维,改变国有占绝对控制地位的格局,通过引进新的投资者,让企业的股权结构有根本性的变化与变革。其中,引进民间资本是交行下一步改革最根本的目标。
要知道,民营资本和社会公众对银行在上一轮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只引进外资、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是非常反感、也很不理解的。因为,上一轮改革,是我国银行业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那些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到中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中的海外投资者,没有一个不赚得钵满盆溢。如果在引入外资投资者的同时,也引进一些民间投资者,这样利益至少还能多留一部分在境内。
所以,交行在新一轮改革中,必须将引进民间资本作为建立新的“混合所有制”的核心,且必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影响力的扩大,有利于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国有股东则应当能退的退一些,能降低股比的降低股比,尽可能地使股东的权利均等,不使所引入的民间资本成为财务投资。
鉴于以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以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以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的三家民营银行的组建申请已获批,交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好也按照民营银行的格局来设计,通过股东多元化、股权多元化的方式,使股权结构更趋合理、更能满足市场化的要求,让董事会成为真正的企业决策机构,让企业经营者选聘、薪酬标准确定、员工福利等,都能严格按照市场化要求执行。总之,交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突破现有的企业框架,突破现有的金融格局,走出一条真正的市场化之路,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根本上激发经营管理活力,以改革释放发展红利,为长期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交行有条件率先引进外资投资者,也应率先引进民间投资者,且引进的力度要大于上一轮改革,引进以后的机制要优于上一轮改革,再不能将战略投资者当作财务投资对待。不然,真正的民间投资者就不会选择成为交行的股东,而会直接联合申请去组建民营银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