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将成新常态
2014-07-29    作者: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继5月外汇占款大幅回落之后,6月外汇占款更是出现今年以来首度负增长。在传统的依靠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格局被打破的大背景下,启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新常态”。

  众所周知,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 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不仅是一国国内和对外金融政策的联系纽带, 更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引起的外汇占款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此,多年以来,我国货币创造取决于外部盈余。

  然而,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将成常态,资本项目可能出现逆差的大背景下,基于汇率水平的货币投放机制将根本性改变,这对央行的传统货币创造机制将是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私人部门购买外汇资产的增加,央行被动收回人民币流动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货币紧缩;另一方面,一旦形成贬值预期,非政府部门增加美元减少人民币资产,在国内资产配置上则表现为增加货币资产,减少风险资产配置,从而造成流动性需求上升,在相同的货币供给下货币条件显得更紧,而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创造的机制自然会弱化。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已打乱了跨境套利资本的节奏。据测算,当前用中美利差、人民币即期远期汇率测算的无风险套利的空间显著收窄,居民持汇意愿增强,外币存款大幅增长。

  除此之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推进,贸易和金融领域使用本币的规模增长,交易“本币化”降低了对外币的需求。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份额从2012年底的0.57%,增至目前的1.43%,此外人民币与日元、澳元、新西兰元和英镑均实现了直接交易,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减少。

  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同样也出现了新变化,反映为经济项目顺差逐步收窄,这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从全球产业分工的角度看,我国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与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相关。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区域内贸易比重显著上升,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与发达国家形成贸易顺差、与东盟和日本等地区形成贸易逆差的三角贸易模式。所以,越是经济不平衡,亚洲尤其是东亚的外汇储备就越多。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全球贸易结构正在因规则重构而改变。美欧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重构全球贸易规则,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构成严重挑战。除了传统贸易救济之外,贸易保护主义以国家援助、政府采购等形式隐蔽出现,再加上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国内高储蓄状况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将使原来的储蓄-顺差-货币扩张的循环逆转,进而导致货币扩张源头消失。

  数据显示,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已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较2012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为9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从单季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截至今年3月末,贸易顺差大幅收窄至72亿美元,为2011年中期以来最低水平。就经常项目内部结构而言,一般货物贸易顺差萎缩的趋势已大大超过了服务贸易逆差、投资收益逆差的增长趋势,随着经常项目顺差的逐步收窄,未来不可避免还将出现逆差。

  由此看来,伴随着外汇占款增量趋势性下降,其作为货币创造主渠道的情况或将成为历史。近期央行推出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就可以视作货币政策的一种新尝试。PSL一方面可以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同时弥补了再贷款信用风险高的问题;另一方面,PSL利率可以作为政策利率基准,通过调整PSL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进而使得货币政策由数量锚向利率锚的转型。由于PSL的抵押品以贷款为主,会鼓励银行投放表内贷款,结果就是既补充了基础货币,也能鼓励银行资产扩张,起到边际货币创造的作用。此外,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和超储率,影响利率和流动性,或效仿发达国家的非常规做法,通过调整债券市场的结构来补充流动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金砖国家货币政策调控进退维谷
· 中国经济半年报: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中国经济半年报: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 M2增速超预期助力经济企稳 下半年货币政策难言更松
· 货币政策艰涩转型 需清理整顿僵尸企业
 
频道精选:
· 【思想】民营经济呼唤更多民营银行 2013-06-14
· 【读书】寓繁于简,以简驭繁,其实功夫很深 2014-07-29
· 【财智】基金业遭遇“小时代”之痛 2014-07-25
· 【深度】商超巧立名目乱收费被指“雁过拔毛” 2014-07-2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