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不能沦为股价操纵
2014-07-29    作者:朱邦凌(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自“新国九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以来,市值管理很快成为资本市场热点。各类私募、券商、管理咨询公司、财经公关公司纷纷涉足这一业务。但由于认识误区和缺乏具体的行业规则,市值管理在实践中发生偏离,暗藏灰色交易。因此,监管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关规定,明确界定市值管理的法律界线,不能让市值管理沦为股价操纵工具。

  在成熟市场,只有价值管理而没有市值管理之说。市值管理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之上,是价值管理的延伸。其注重的是长效机制,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笔者建议,为避免误解,下一步出台的管理意见可考虑直接将市值管理更正为“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在A股这一价值投资文化相对欠缺的市场,这样的强调恐怕不是多余的。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是为了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中介机构参与市值管理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在市场经济中,牟利是正当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其前提是采取合规手段,不能采取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目前在各路中介涌入市值管理这一领域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灰色交易。一些急功近利的机构更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在二级市场肆意妄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恶意坐庄。这种所谓的市值管理模式,是老式坐庄模式的翻版,难逃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嫌疑。

  这样的市值管理模式,如果配合大小非大宗交易,更是对市场构成极大的损害。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使创始股东和PE机构存在较大减持套现冲动。大小非减持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权利,是一种制度性红利。但有不少机构与上市公司大小非联手以市值管理的名义,为谋取更大利益以非法手段进行减持。部分上市公司减持时股东与大宗交易商谈好交易与分成协议,然后大宗交易商在二级市场大幅拉升股价,拿到折扣价的大宗交易商以市场价格卖出。不少上市公司或机构运作市值管理,其出发点就在于帮助大小非顺利出逃。今年上半年共有691家公司遭遇大小非减持,净减持额达到242.89亿元。由大小非的减持而产生的市值管理业务,在减持前大幅拉升股价,也难逃股价操纵嫌疑。

  目前上市公司热衷于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市值管理,利用一二级市场联动进行资本运作。多数上市公司在2014年倾向于选择生物医疗、TMT、清洁技术和互联网等二级市场较热的概念进行并购。在公告并购重组事项后,股价大幅拉升,上市公司大股东趁机进行减持套现交易。在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同时,监管层也不应忽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证监会正在拟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见》,应该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和董监高增持、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和内在价值、重视长期战略规划、进行实质重组并购、改善投资者关系的市值管理模式。相反,对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在二级市场联手坐庄的手法需要明确禁止。

  制造题材拉升股价,以股价操纵的模式谋取不当利益,绝对不是市值管理,而是证券违法违规行为,需要进行严厉禁止与打击。只有这样,在A股这一价值投资欠缺的新兴市场,市值管理才不会沦为坑害投资者的股价操纵,才能回归价值管理的本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莫将"价值管理"误解为"市值管理"
· A股市值管理已误入歧途亟需纠正
· 证监会:正在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见
·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料加快推出
· 市值管理对A股意味着什么
 
频道精选:
· 【思想】民营经济呼唤更多民营银行 2013-06-14
· 【读书】斯人山巅独观潮 2014-07-28
· 【财智】基金业遭遇“小时代”之痛 2014-07-25
· 【深度】商超巧立名目乱收费被指“雁过拔毛” 2014-07-2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