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公车私奔关键在权力入笼
2014-07-18    作者:孙勇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对于“车轮上的腐败”,公众深恶痛绝,诟病多年。1994年至今,从中央到地方,曾实施多次公车改革,但全都“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日前,新一轮公车改革启动,这一次能否动真格,最终收效又将几何?

  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正式发布的文件看,此次公车改革有四个要点:第一,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第二,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第三,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第四,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完成改革。这四个要点,给出了此次公车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从乐观的角度展望,此次公车改革一旦成功,不仅能够重塑廉洁政府,为扩大惠民生投入乃至为企业减税腾出财政空间,还能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促进环保。而如果从悲观的角度看,此次公车改革也不排除会遇到一定阻力,毕竟最近20年来,公车改革已有数次失败的案例,而导致其失败的关键病因直到目前并未根除。

  这个关键的病因,就是失去监督与制衡的公权力。

  公权力天然有贪腐自肥的内在冲动,“车轮上的腐败”不过是这种冲动的表现形式之一。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不通过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赋予群众监督和制衡公权力的武器,那么他们的眼睛再雪亮也是枉然,只能用眼睛监督的群众迟早会形成“审丑疲劳”,而公权力也会在这种“审丑疲劳”中愈发肆无忌惮地腐败下去,“公车私奔”的荒诞剧也会因此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要让公车不敢私奔、不能私奔,就必须让公权力敬畏群众。换言之,就是要让群众拥有关住公权力的制度“笼子”,有了这个“笼子”做公权力的紧箍咒,群众雪亮的眼睛才会成为防止和惩治官员腐败的明镜和利剑。

  有人担心,此次公车改革将重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权力游戏,并分析出“下有对策”的种种招数。应该说,这种担心完全合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担心不也恰恰说明群众的监督是不留死角的吗?下有对策还没有来得及用,群众就已经提前预知了。可以想见,如果群众拥有关住公权力的制度“笼子”,“下有对策”那一套必无腾挪生存的空间。

  这个制度的“笼子”是什么呢?说白了,它就是民主的钢筋网加上一把法治的保险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网民关注]公车改革须防既拿钱又坐车
· 全国公车改革大幕开启 每年望减支1500亿
· 新一轮公车改革仍需警惕“下有对策”
· 公车改革20年终启“货币化”大幕
· 公车去利益化才能“新能源化”
 
频道精选:
· 【思想】金砖银行促全球金融体系改革 2013-06-14
· 【读书】互联网金融重构金融业 2014-07-15
· 【财智】迷你基金迎井喷期 转型合并或成行业趋势 2014-07-17
· 【深度】人民币国际化驶入“快车道” 2014-07-1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