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称,2014年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回落至2.3%,环比下降0.1%,物价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跌1.1%,环比下降0.2%,降幅较5月进一步缩窄。
受猪肉和粮食价格下降的拉动,6月CPI继续小幅走低,远低于全年上涨3.5%的调控目标,预示着下半年通胀无忧。不过,CPI目前已很难反映中国真实的物价水平,尤其是不能反映民众的生活感受。事实上,当前中国商品的绝对价格过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物价几乎充斥着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绝不仅仅是控制住了CPI,就控制住了中国的物价水平。要解决中国高物价的顽疾,说到底还是要通过改革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进一步市场化以提高经济效率,缩小贫富差距。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以来,政府陆续出台至少17项“微刺激”、“稳增长”措施。随着政策落实和显效,中国经济企稳态势已确立。有力证据是,衡量企业家对本月及未来经济走势之信心高低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6月上升为51.0%,连续4个月回升并创下年内高点;同期,汇丰制造业PMI终值为50.7,这是该数据今年首次进入扩张区间。
不过,直接关乎市场活跃度和企业利润高低的PPI连续28个月负增长,
这无疑令人忧心。近期降幅虽有所收窄,但环比仍是负增长,这表明我国工业与制造业领域的通货紧缩压力仍将持续。
如果细察PPI和PMI数据也许更能看出问题,对企业作大、中、小划分,大企业的PPI和PMI稍显乐观,中企业次之,小企业垫底。比如,6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1.5%,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51.1%,比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PMI为48.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下方。这说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普遍的“苦日子”尚未见明显改观。
令人关注的是,中国决策层对当前经济增长的态度。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强调,我国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转方式、调结构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在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次座谈会无疑是为半年度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准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用了三个“巨大”来描述中国经济的特征,即“巨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巨大回旋余地”。这种说法无疑是再度给中国经济打气。他表示,中国二季度经济发展状况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但对于下行压力仍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上,这样的政策信号从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新闻稿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第二季度新闻稿强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表明未来央行有望采取包括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强化定向宽松。而6月CPI继续小幅走低、5月份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环比骤降99%至3.61亿元人民币,都为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腾出了更多主动操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