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6月底发布年度报告认为,发达经济体延迟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将给市场带来巨大风险。不过,最近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纷纷表态暂不考虑加息,有和国际清算银行唱反调之嫌,其原因在于这些央行与国际清算银行的取向并不一致。 早在一年前,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卡鲁阿纳就曾表示,全球持续的超低利率环境已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构成威胁,尽早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确保可以平顺地走在政策正常化道路上,但“退出太晚或者太慢”只会令央行更加被动。 国际清算银行有诸多担忧:一是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力持续递减,二是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小型发达国家必须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三是一些国家正面对通货膨胀持续走低的难题,四是掌握好退出行动步调也是难度系数颇大的挑战。 不过,各国央行都在念自己那本“难念的经”。 欧洲央行的态度不必多说。上个月该行因欧元区物价指数处于危险区域刚刚下调了利率,成为实施负利率的大型央行。欧洲央行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依恋实属出于无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次日表示,他不认为人们现在会同意提高利率。他还说,维护金融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宏观审慎政策。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国际清算银行发布警告后也表示,货币政策作为一项政策工具,在维护金融稳定上面临重大限制。无独有偶,耶伦和欧洲央行同样认为,所谓的宏观审慎政策应该担任“主角”。 至于日本银行则一再表示“日本经济的基本趋势仍将是温和复苏”,并对未来前景保持信心。如果上调消费税的影响继续维持温和显现,今年日本央行很可能不会再度推出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不过,日本央行不会轻易放弃目前的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一是这一政策正在发挥预期效用。二是日本央行的通胀目标十分明确,为了实现2%的通胀目标(剔除消费税增税影响),央行会一直推行货币宽松,除非物价、经济表现超出了央行的预想,而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经济表现出色的英国,英国央行在国际清算银行发出警告之前的态度一直飘忽不定。6月12日,该行行长卡尼表示,英国央行的加息时点可能早于市场预期,导致市场普遍猜测2015年上半年英国央行就会提高基准利率。但此后不到半个月,他又表示,何时加息将取决于经济表现,目前劳动力市场依旧疲弱,工资也没有明显上涨,因此央行不会贸然行动。显然,英国央行担心过早退出宽松政策将推升借贷成本,反而阻碍复苏。 英格兰银行副行长Jon Cunliffe表示,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遏制资产价格可能会损害经济。因此,紧缩货币政策应被视为维护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 而为防止通缩,瑞典央行最近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并提出“其他政策领域”将管理上升的家庭债务和房地产市场。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或者是日本,都不愿意冒尽早让货币政策正常化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他们更多地是在唯经济数据马首是瞻。显然,其货币政策的决定因素,并非资产价格、市场因素或政策效应,而是本国的经济数据。 情势如斯,即便是作为“央行的央行”的国际清算银行,除了预警,也似乎无可奈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