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在老子看来,烹煮一条小鱼,只需油盐酱醋恰到好处,治理一个国家亦是如此,不能过多地人为干预,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若我们把当下风起云涌的国资改革也类比“烹小鲜”,可能存在这样的疑问:用旧式厨师与烹饪方式,能否做出全新风味的时尚佳肴?
近日各地纷纷亮出国资改革方案,上海、山东、湖北等地国资改革逐渐拉开序幕。而这轮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却鲜见市场化的推手,长袖善舞的仍然只是地方政府和行政划拨式的安排。
从国资改革要地上海,到中西部经济重镇重庆、湖北,各省市抢占改革先机的意图明显。这些各具特色的方案,多以行政力量为主笔,勾勒出多种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线图与时刻表,政府角色仍显吃重。
重新对国有资产进行布局、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是中央对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定调。怎样“在高度透明的市场化环境中,实现国资的优化布局和调整”,而避免沦为一轮挂羊头卖狗肉式的社会动员,这是各地国资改革中必须直面的挑战。
在上市公司沈阳机床近日的投资者活动中,有人针对国资改革相关话题发问:“一些国有机床企业因为经营不佳而被民企收购,如济南机床厂和齐齐哈尔机床厂,但收购后这些企业也未见起色。这是体制问题吗?”沈阳机床高管的回答耐人寻味:在工业体系内,体制不决定一切,机制更重要。
对于机床行业而言,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姓“公”还是姓“私”,而在于核心技术。同样,对于国资改革而言,核心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也不是有没有实现国资重组,而在于是否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资本与人才的合理流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一轮国资改革大潮中,部分省市相关负责人喊出的口号引人注目:“谁不改革我就先改谁”、“背水一战、合力攻坚”……需要厘清的是,改革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口号、方案并不能彰显改革的决心,相比之下,更公开化、透明化的进程和后续的效果更令人期待。
正如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所言,混合所有制并不是新概念,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支持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小到一菜一蔬,尚且不能因为新加了几滴橄榄油或撒上一把迷迭香,就生硬地贴上西餐的标签。国资改革更是如此,由市场化力量来“掌勺”,实实在在地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才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