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须旗帜鲜明
2014-06-24   作者:周子勋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市场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前景和宏观政策的松紧热议不断。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英国、希腊两国期间,多次对世界作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的“国际承诺”。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在英国智库演讲时,首次明确用7.5%“下限论”代替了7.5%“左右论”。他说,就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而这种“保增长”的信号在近期也有较为鲜明的释放,5月底,在主持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李克强已经提到人大通过的年度增长目标必须完成,暗示高层对于保7.5%已有坚决态度。

  总理的密集表态一方面强化了市场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信心,另一方面又引来各界对政府过度刺激经济的担忧,质疑改革是否会因稳增长停滞。当前,中央连续“微刺激”,地方巩固外贸、扩大投资都在传递积极信号,中国经济回暖趋势明显。官方数据显示,由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银行贷款一道组成的“克强指数”在5月也实现全面回升。其中,5月新增信贷规模达8708亿元,超出市场预期。这显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正逐步奏效。再加上5月份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物价水平等多项数据向好,6月份中国经济进一步企稳确定无疑。

  但是,正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日前对媒体所言,近三年来,每年形成了一个“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大体上说,每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年中采取微刺激措施,下半年经济增速小幅反弹,下一年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为摆脱这种循环圈,避免年年打“下限保卫战”,就要改革宏观调控方式。第一,改革宏观调控思维方式,由守住下限,到把握中线;第二,改革宏观调控工作方式,由应急式的项目应对,到中长期的总体应对。

  对于上半年中国经济,有人总结出几个“差异”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宏观比微观要乐观。尤其是5月份的官方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有回暖迹象,但来自企业层面的反映显示,微观经济十分低迷。许多行业内的实业企业都表示,今年的日子尤其不好过,成本依然在往上涨,但市场却到处都在收缩。二是中央比地方乐观。中央认为能够确保中国经济不失速,但一些地方政府则对此忧虑重重。三是金融业比实业的境况明显要好。虽然金融业也抱怨今年的压力大,但它们的日子还是能过得去,只是没有过去那样滋润,银行业尤其如此;与之相比,实业企业的情况十分糟糕,不少地方的企业成批关闭,处在生死关头。四是外部感受比内部感受乐观。由于中国政府不断对外宣传,中国领导人手拿大订单在全世界采购,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要比国内市场的更强。

  不可否认,本届中央政府上任以来,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但在过去的市场生态和利益格局出现固化的情况下,进行系统的市场化改革,不仅难度大,而且见效慢。因此,企业在经济下行之时,普遍感到市场环境不好,不少民营企业甚至表示,千万不能让市场化离中国越来越远!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将对已出台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可以相信,通过强化政策落实,进一步打通政策执行层面的各种梗阻,提升政策效率,并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这一方面可以服务于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全面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需要一些疏经活血的措施,如适度扩大投资,微刺激经济增长,打通市场梗阻,增强企业活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等。这些方面都要落到实处,理由很简单,在经济增长的质量短期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不能再下滑了。

  李克强总理近期公开表示能够实现7.5%的既定经济增长目标,实际上是在回答市场上的种种猜疑。李克强表示:“尽管有相当大的下行压力,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前进。我们将继续在必要时做出预见性和适度的调整,我们有充分的准备去化解各种风险。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如果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和政策出台的特点,就不难理解李克强总理此番表态的含义。很明显,中国政府过去软性的指导性的7.5%目标,现在已经逐渐变成必须保证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围绕保7.5%而展开。

  最近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没有提出货币政策的变动,反而强调要在财税政策上做文章,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出台。这表明,最高层要求货币政策回到稳定的角色。与这一消息相呼应的是,传出金融当局有新的取向,在当前经济运行的态势下,货币政策要再度强调稳健的基调。而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控,短期内仍将继续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预期稳定,资金投放保持灵活性,信贷强调定向支持实体经济,都将会是近期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在货币政策取向不变、力度不变的同时,金融当局将会强化预期管理。

  中国在经济政策上需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而这也是当前政府最为纠结的一点。中央小心翼翼避免说加大刺激,担心重蹈4万亿覆辙,而实际上,当前国内市场情况与2009年时大不相同,即使有同样的政策也不会有当时的刺激力度。转型改革与稳定发展都有迫切性,都需要更有力度地来执行。最重要的是,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要清晰地传递保增长的信号,并展示可能的刺激政策工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高善文:保增长空间有限 沪指近两周存百点反弹 2014-04-18
· IMF决策机构呼吁通过结构性改革保增长 2014-04-14
· 三项刺激政策出台 保增长力度略嫌不足 2014-04-09
· 用温和刺激保增长是把双刃剑 2013-07-12
· 英国经济保增长需更多政策“弹药” 2013-04-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