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该指数6月初值大幅上升至50.8,高于上月终值49.4,创7个月以来新高,也是2014年以来首次高于荣枯线。
市场舆论认为,结合此前发布的5月份工业、消费、投资、财政、外贸等数据,已能够初步证实:中央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效应正全面释放,我国制造业有望进入扩张区间,中国经济暖意渐浓。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为例,该数值从1月的49.6一路跌至3月的48.1,自4月起才开始止跌回升。伴随着数据起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举措,包括稳定外贸增长、吸引民间投资、加快简政放权、促进就业创业、减轻企业负担、实施定向调控等。这些政策将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长远目标相结合,既保持了经济合理增长,又不给未来发展留下后遗症。
虽然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群体心存疑虑,但实践证明,“新药方”符合当前实际,不仅经济初步实现企稳回升,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调整也出现了可喜变化。这表明,应坚定宏观调控的整体思路不动摇,在稳住回升势头的同时,决不盲目扩大投资、放松信贷闸门,而是通过持续推进改革、政策预调微调,寻求增速、就业、物价等多重调控目标的统一达成。
当然,不能仅凭单月数据就判断中国经济彻底企稳回暖。这种企稳回升的“苗头”能否最终发展成“趋势”,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考验,期间也许会出现一定的反复。特别是考虑到下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等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切不可对经济下行掉以轻心。因此,要确保经济复苏能够延续,短期内一些必要的稳增长政策,如对基建投资及相关行业的支持、对部分薄弱行业的定向降准等仍需跟进。而那些需要长期化解的问题,如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金融“脱实向虚”、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等,则需要继续保持定力,持续不断地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