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的超市场待遇是否该终结了?
2014-06-23   作者:肖玉航(作资深市场研究人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对比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沪深A股市场的打新炒新热始终是道独特风景,而打新与炒新热的背后,是市场制度建设的深层次矛盾,热闹过后往往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分析今年以来IPO改革后的新股炒作行情,总体而论,笔者认为这种打新与炒新热难以在未来市场中持续,其投资风险已越来越大。A股市场投资者,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今年首轮48只新股发行与上市,有45只新股首日均达到最高涨幅,48只新股一个月平均涨幅99.6%,抑制炒新的目标并未达到,随后新股发行暂停。今年初新股的强劲表现与机构参与密切相关,统计显示,在48只新股申购过程中,总计有198只公募基金累计打中新股362次,累计获配金额约为52.45亿元。假设上市首日基金经理就将新股抛售,打新给基金带来了的总收益约有54.27亿元,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申购新规,大机构要市值申购也需拿出大百分比的资产总额持有20天,打新机构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变得较大。但从本月中旬再度开闸的IPO情形看,申购龙大肉食、雪浪环境、飞天诚信、联明股份的网上中签率分别为0.437%、0.458%、0.833%、0.544%,创下了今年IPO开闸以后的新低,4只新股网上网下冻结资金总额超过3800亿元。可见打新潮依然如故,市场对炒新仍然抱有较高的预期。

  笔者认为,上市首日的特殊待遇、政策的频变、市场的欠成熟与欠理性是A股市场炒新打新热持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新股上市首日的政策规定,为新股开了一个口子。在1995年之前的T+0时期,市场新股炒作虽然有之,但并未出现连续性、总体性的暴炒行为,因为所有股票都是一样交易方式——T+0且无涨跌幅。在推行T+1与涨跌10%的限制后,新股上市首日分别出现了无涨跌停、144%临停等政策。事实证明,这种给首日上市新股以超市场待遇的设计,给相关利益持股与利益人提供了炒作机会与路径。

  在审批制的大制度框架下,新股发行与上市一再遭遇人为的干预。发现出了问题后,暂停一段时间;当新股破发对市场形成了负面冲击时,新股发行暂时停一段时间;遇到什么重大事件时,新股申购与发行又往往暂停。这一系列怪相,将新股神秘化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政策的多变导致了市场预期不明。2009年以来,沪深新股IPO政策几乎每年一变。这给市场新股发行的连续性与总体推进、让市场来确立价格形成了较大的障碍。试想,要是新股发行不暂停,保持正常供应,股价焉能不自然回归?看看中小板、创业板吧,不少股票不就从100元回归到目前的10元左右了么?

  从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来看,当投资者日趋成熟之时,市场机构时代的特征也会越来越突出,新股投资的理性程度或风险特征也会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在欧美老牌市场,在日本、我国香港等相对成熟的市场中,新股上市当日破发早就屡见不鲜,由于这些市场的交易制度与规则并不给新股一个特定的区别性首日交易待遇,这就使新股炒作在制度上受到了最根本的限制,而新股一旦涉及欺诈上市或业绩变脸或者市场投资回报较差,则股价很可能跌得面目全非,退市的风险即刻体现。

  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巨变的过程中,市场供应、对外开放等均对A股市场形成较大的市场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无疑将对打新不败这一中国特色的市场怪相形成巨大冲击。而从目前申购的新股,在行业对比与竞争力上,并无什么特别的优势,估值体系也非安全,上市炒作的泡沫随时可能带来风险。至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看看预披露的大部分IPO公司,其行业与地位与主板已上市企业相比也已失去了优势。对此,投资者真该三思而行。

  总而言之,从根本上遏制住沪深股市经久不息的炒新打新高烧,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固然都需要改变新股投资理念,培育风险意识。政策与交易规则不能频繁改变,制度设计不能给新股以特别待遇或许是更重要的方面。从这个思路出发,可否考虑新股上市首日也遵循与老股同样的交易规则,即T+1与涨跌10%?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上周4股一签难求 两新股申购今日再启 2014-06-23
· 证监会:新股发行改革需循序渐进 2014-06-21
· 四新股冻结资金超3800亿元 2014-06-20
· 新股烤干资金面 2014-06-20
· 新股烤干资金面 沪指三连阴陷贫血危机 2014-06-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