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近日发布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意见,明确加快建设现代资产管理机构、支持业务产品创新。笔者认为,对冲基金作为一种新的资管形式和投资模式,将是私募基金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内投资者对量化对冲的了解,主要来自光大“乌龙指”事件和索罗斯量子基金、老虎基金。对冲基金在国际舞台呼风唤雨,通过狙击做空甚至造成局部金融危机,让投资者对它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和畏惧。同时,A股市场长期都以多头为主,大部分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往往被定格在传统的多头之上,不愿意接受做空对冲的投资理念。因此,对冲基金发展的障碍,主要是投资者的误解和市场的接受程度。
实际上,对冲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也称避险基金,并非公众理解的高风险投资。全球对冲基金资产在2014年4月达到2.938万亿美元的空前高位,打破了金融危机以前2.937万亿美元的纪录。
伴随信托与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P2P网贷风险暴露、股市的低迷和楼市的拐点风险,投资者尤其是部分高净值人群敏锐地察觉到了刚刚兴起的对冲基金的稳健机会。2011年崛起的中国式对冲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了穿越牛熊的新盈利方式。对冲基金追求稳健绝对收益的特点,将使其成为今后国内权益类投资产品中越来越重要的基金品种。
对冲基金在国内的兴起,是金融创新支持、衍生工具出现和量化技术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将倒逼国内资本市场在多空策略、交易品种、平台技术等方面继续创新与发展。
对冲基金在市场上大量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以及相关联的股票和债券等现代金融工具买多卖空,才能达到对冲风险、套期保值的目的,而在我国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单一、规模较小,无法为对冲提供充分施展的空间。
国内对冲基金还处于初创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工具缺失,较少的做空工具和衍生品使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无法真正对冲。2010年4月,股指期货的出台才让对冲有了第一个做空工具,并且是目前国内对冲基金最为倚重的做空工具。理论上来说融资融券也可以用于对冲,但是实际操作上应该没有机构用它做空,主要是因为券源太少而成本太高。A股市场融资融券的成本是9%,而在成熟市场比如我国香港只有2%~3%。融券成本的高昂和券源的稀少,阻碍了对冲策略的开展。另外,在海外对冲行业使用非常多的期权在内地还是一块空白。
A股市场的T+1交易制度,让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在股市无法实现。高频交易自问世以来就争议不断,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促进交易量提升以及提供稳定盈利的因素使其受到推崇,也因限制性的市场准入模式有碍交易公平而备受诟病。目前,美国股市总体成交量中约有70%通过高频交易完成。
量化对冲策略离不开金融衍生品的繁荣,对冲基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A股资本市场的创新。市场预期2014年股指期权、个股期权将相继推出,A股市场T+0的交易制度也在研究中。去年开始实施的基金法令私募基金首获法律地位,今年基金业协会向阳光私募颁布登记证书,使其无需依托信托平台发行产品,成为独立的金融机构。这一系列变化意味着全新的资管格局正在形成,对冲基金将伴随着A股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而成熟。
量化对冲不但是一种新的资管形式,也是投资文化和模式的嬗变。历经早年的以德隆系为代表的“坐庄模式”的坍塌、公募基金具有内幕交易和老鼠仓嫌疑的“重组模式”被清查,公募私募投资领域的“重组股神”走下神坛,新的投资文化正在酝酿。
投资者应该清醒地察觉投资模式的时代变革,证券初创时期特有的热衷重组消息题材的黄金时代即将远离,A股资本市场即将进入价值投资和量化对冲时代,迎来更加公平的博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