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一轮金融改革主要致力于改革微观金融机构,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点则应逐步转移到构建制度、完善市场、改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上来。
从长远看,培育更加透明和更具市场约束的投融资主体,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以及财税改革,调整融资结构,发展直接融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关键是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鼓励金融创新。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需继续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思路,逐步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最后完全放松存贷款利率浮动限制。
在进行利率市场化建设的同时,应同时推进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尽可能降低改革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一是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金融竞争必将产生“优胜劣汰”,建议在深化金融机构产权和治理结构改革的基础上,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以并购重组方式处置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金融机构。二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的真正实现,需要放开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增加金融供给,使利率能够真正反映资金价格。
下一步,建议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以此倒逼带动外汇市场、跨境投资、债券市场、金融机构本外币综合经营等领域的改革。首先,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和灵活性,发挥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的积极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逐步扩大波动区间。推进外汇市场各项交易制度的完善,减少中央银行对汇率水平的干预和日常性外汇买卖,增加其对汇率形成机制的调节。
同时,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的参照,实现在岸市场的金融改革与离岸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境内的国际金融市场,一定规模的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对在岸的人民币可兑换可提供先行先试的探索参考价值,在岸市场可参考离岸市场的发展,分析在资本充分自由流动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遇到的挑战,降低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同时有助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继续率先在香港设计和推出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扩大人民币资产的交易规模,试点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