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司长苏志昨日表示,我国现行的各类食品标准4900多项,到2015年底,将投入2000万元整合制定出1000多项食品标准,让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真正与国际食品标准接轨。在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期间,上述表态与之前的“全国将建立食品安全红、黑名单制度”的新闻,让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让人五味杂陈: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皮革奶这些名词背后,是一段段不堪回首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名词,不仅重创了企业,也让所在行业丧失了民心。此前性质严重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奶业巨头三鹿一夜间轰然倒塌,也让不少国人至今仍对国产奶粉乃至整个中国奶业心有余悸,对整体行业的偏见持续至今。
完善食品安全制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说明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找到破题的办法。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原局长周伯华一语道破,“多头管理是食品安全的硬伤”。苏志昨日则表示,制定标准是一个很复杂的协调过程,不排除有一些标准可能争议比较大,大家讨论比较热烈,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影响一些标准的制定进度。因为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和诉求。所以,标准的讨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是底线。实际上,不管是多头管理,还是标准的制定遭遇难题,问题的根源都是部门利益和商业利益作怪。当食品安全被各种交织的利益左右之时,治理就成了一道复杂的难题。
破解难题需要规则的制定者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既然我国目前走的这条食品安全监管道路存在诸多阻力,不如换种思路,彻底改变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理念。
目前,无论是出台最严厉食品的安全条例,或是建立食品黑名单制度,都是从治理角度出发。加大违规成本,让企业不敢触碰红线,原则上是一条可行的方式。但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本分经营有时候意味着损失利润,甚至最终丢失市场份额,导致良币被劣币驱逐。简单地抓“产”、治“管”似乎解决不了食品安全的根本。与扩大治理链条、提高违法成本比起来,建立一种把人的生命作为立法准则的理念,或许会让复杂的食品安全难题变得相对简单,而这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
把人的生命作为立法理念,制定和执行法规标准的过程中将不用绞尽脑汁平衡纵横的利益纠葛,尊重生命会优先于一切;把人的生命作为立法理念,食品生产商将把生产放心食品优先于降低成本;把人的生命作为立法理念,渠道商会积极主动地审查流通环节,流通安全食品将优先于追逐利益。
建设“美丽中国”,安全是其重要内容,尤其食品安全,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如果食品行业的每一环都能把人的生命作为绝对准则,奶粉厂的人会放心吃自己厂家的奶粉,饭店老板会放开吃自己酒店做出来的饭菜,养殖户不再拒食自己家卖出去的鸡、鸭、猪、羊;菜农不再因为农药太多而不敢吃自己家种的空心菜,食品安全将成为社会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