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国的中央银行都是官方机构,其盈利情况如何呢?钱敏伟和于璟钰给各国央行算了一笔账。2012年,美联储上交给美国财政部884亿美元,2013年利润814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从不公布收益数据,据两位专家估算,2013年利润在180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如果和2013年企业盈利排行榜对比,进前三肯定没问题。
央行的利润给银行业添了浓墨重彩。2013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银行板块净利润总额1.16万亿元,占据当年A股公司净利润总额的半壁江山。当年A股最赚钱的前10大公司除了“两桶油”与中国神华,其他7家都是银行,其中工行净利润2629.65亿元,其次是建行2151.22亿元。如果把中国人民银行当作一家上市公司,利润位居第三,在建行之后农行之前。
当然,央行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法律央行的盈利除保留一定的准备金外其他全部上缴财政。
央行外汇储备购买欧美债券,现在是大牛市,价格大幅上升,指责购买美债的人应该闭嘴了,有美联储与美国经济实力作后盾,美债价格坚挺。下一步的改革不是让一堆人指手画脚指导央行应该进行什么投资,而是逐渐藏汇于民,让民间自己投资,盈亏自负。
为了回收货币,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去年存准金均值19.3万亿元,法定准备金利率是1.62%,超额准备金利率是0.72%;银行因此利益受损,通过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向贷款者转嫁成本,同时政府存款、公积金等只有活期利率,以弥补损失。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银行的存准造成资金闲置损失,以前由储户用低息承担,现在则由政府存款的低息和贷款者的高息偿还。
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意味着央行的资产端规模会下降,其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也将随之下降,在此之前,央行有必要公布那些不属于商业机密的数据,使下属银行、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做到心中有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机构是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南纺股份二股东的身份,让投资者保护基金进入投资者视野。追溯持股情况,保护基金部分持股乃债权所得。
保护基金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其运作模式却存在天然缺陷。一方面,基金的存在按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第5条,基金按照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的原则筹集。基金的筹集方式、标准,由证监会会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5月16日,证监会回复《证券时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法定职责包括组织并参与被撤销、关闭或破产证券公司的清算,管理和处分受偿资产,维护基金权益等。另一方面,在2005年前后的券商风潮过后,保护基金有了自身的庞大利益,投资天然地以保值增值为要义。虽然受制于制度环境,不一定做得到。
根据《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在股票、可转债等证券发行中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处理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应在风险基金分别达到规定的上限后,将交易经手费的20%纳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发行股票、可转债等证券时,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收入应纳入保护基金,并且免征所得税。
指责央行与投资者保护基金盈利没有意义,某部分公共职能转型成公司运营模式,必然出现效益至上的结果。要避免道德陷阱与利益冲突,唯一的办法是让应急公司在风险过后消失,不能让亦官亦商的现象持续蔓延。或者,回到公益基金的本真,由市场第三方运作,向出资者公开详尽的财务状况,详述有多少收益用在了保护投资者身上。
为了保护投资者,为了公益事业,权力部门建立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局部公司化,结果是监管者下场成为拳击者,市场主体只好闻风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