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个月,新股发行(IPO)闸门再次打开。昨日,证监会发行部向10家企业下发了发行批文,新一轮新股发行工作正式启动。
一个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新股发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整个资本市场产业链的最上游,新股的质量和定价影响着整个市场的走向,左右着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敞开新股发行大门非常必要,只有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且让这些血液搅活股市的生命因子,股市才会越来越具有活力,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入场。
试想,如果好的企业进不来,差的企业又出不去,市场就会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成了空谈。
乐观者乐见“靴子”落地,对IPO启动叫好,但也有悲观者担忧,新公司批量获进场资格,会否引起股市资金紧张、市场情绪波动?其实,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新股启动,无须过分恐慌。此前,证监会主席肖钢曾明示过新股发行节奏,即从6月至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强调要统筹好注册制改革的力度和市场的可承受能力,这无疑是给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与此同时,为避免新股发行对市场产生过于激烈的冲击,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市场化的政策设计中,证监会强化了对拟上市公司的审查把关,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加强了监管,加大了对股市不规范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在总结了1月份新股发行的经验教训之后,面对资本市场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证监会在发行承销办法、老股转让、募集资金运用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微调完善,旨在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合规性,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即便是在发行批文下发前几日,监管层还多次与过会企业及其保荐人沟通发行方案,确保募投资金和项目的必要性,要求发行市盈率不得与行业平均水平有较大偏差,可见在预防新股“三高”方面,监管层做足了功课。
眼下,不管是从配套制度还是从监管层、市场各方的准备情况来看,IPO常态化发行的条件已经具备。但仍需强调的是,批文从证监会送达出去之后,推进新股发行改革的担子将部分转移到市场参与主体肩上,各方参与者还需秉承恪尽职守、归位尽责的原则,提高询价、定价行为的科学性,强化理性投资,促进培育和完善市场约束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