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欧洲央行宣布实行存款负利率货币政策,创下了历史记录;同时推出了欧洲版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显然,这和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反向而行的。无疑,这将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欧元的贬值、美元的走强和黄金价格的反弹,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但是,无论是欧洲央行的负利率,还是美联储逐步退出QE,都是为了与其经济复苏状况相适应。而在中国,当下半年宏观经济有望转强之际,央行恐怕也将维持“稳健”的格局。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6月5日公布6月利率决议称,三大主要指标利率齐降,再融资利率从0.25%削减10个基点至0.15%,隔夜存款利率从0.0%削减10个基点至-0.1%,隔夜贷款利率从0.75%削减35个基点至0.40%。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1月降息以来的再次降息。
欧洲央行的本次降息,除了意味着欧洲央行将向在其账上隔夜存款的商业银行收取利息之外,还推出了欧版QE组合拳:欧洲央行准备实行资产证券化(ABS)购买计划,引入4000亿欧元的更长期的“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还将固定利率完全配额从原计划持续到2015年7月的延长至2016年末。这种固定利率完全配额政策可让银行通过合格抵押品从央行获取无限量资金。
而在4月末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宣布将量化宽松政策再次缩减100亿美元,至每月450亿美元的规模。这样一来,美联储将从5月1日开始,每个月购买2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250亿美元国债。
很明显,与美联储逐步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相反,欧洲央行正在进一步打开货币洪水的闸门。原来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亦步亦趋的欧洲央行,此次与美联储的政策反向而行,主要缘于对陷入“日本式通缩”的恐慌。
尽管欧元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2%,但仍然低于市场预期,欧洲央行上周不得不下调2014年欧元区GDP至1.0%,降低了0.2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欧元区需求疲软,5月欧元区通胀率意外下降至0.5%,再度回到4年来的最低点。为此,欧洲调降了2016年底前所有通胀预期,今年通胀率从3月预测的1.0%降至0.7%,与欧洲央行预期的2%的通胀率目标相距甚远。与此同时,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更让欧洲央行担忧。
反观美国,去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逐步复苏,房地产价格企稳回升,美国股市的屡创新高也带动了国内消费意愿的增强,经济复苏的势头趋于转强。
欧美经济复苏的状况不同,不仅导致了欧美货币政策的反向而行,也导致了欧美在国际舞台表现出不同的姿态。例如,由于乌克兰局势,近期美国高调提出要加大制裁俄罗斯的力度,但欧洲各国对附和美国主张保持了相当的谨慎。原因就在于欧洲经济和俄罗斯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尤其是欧洲的能源对俄罗斯有很大的依赖性,进一步制裁俄罗斯是一把双刃剑,无疑将使欧洲经济也受损。
欧美的经济走向、货币政策走向无疑也将对中国经济、货币政策走向产生影响。6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2%。其中,出口5.4万亿元,下降2.7%;进口4.9万亿元,下降1.6%;贸易顺差4366亿元,收窄13.6%。但是,前5个月,中欧、中美双边贸易均保持了增长,而且增长幅度大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这说明中欧经济、中美经济依然保持了很强的联系,欧美经济的增长,也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反之亦然。
就中国自身的经济走向看,随着“微刺激”效益的产生,今年下半年经济走向将会明显强于上半年,当欧美货币政策反向而行的时候,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稳健”的格局,在宏观上保持谨慎,而在微观上,通过公开市场的操作,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以达到既搞活经济,又防止通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