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全国各地楼市“空”气弥漫。从各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不仅“红五月”爽约,而且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包括大型房企也开始加入降价出货的队伍。地产大鳄万科位于广州番禺的大盘降价三成尤其引起市场震动。舆论普遍认为,楼市已进入深度博弈阶段,观望情绪在全国蔓延,降价通道已然开启。而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笔者认为,当前,应该坚决管好有形之手、激活无形之手,让市场主导楼市博弈。
目前,一些严重依靠土地财政的城市已按捺不住,除了通过户籍改革侧面突破限购,还有部分城市正面出击,推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限降令。救市,真的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吗?
细数过往十年,每到楼市博弈的关键时期,“调控”二字就会出现。2005年、2006年,全国房价大涨,政府频繁调控,从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国房价出现全面下跌,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松绑了此前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房价得到强力支撑,迅速重返上涨通道。近三四年,伴随着限购、限贷、限价,房价且调且涨。屡调屡涨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反思调控的意义和效力以及政府的定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即让市场能管好的市场管,市场不能管好的政府协助管。在当前的楼市博弈阶段,也应该让这句话得到落实。房地产市场未来如何演绎,应由市场自发调节,让市场在博弈中起主导作用。事实已经证明,有形之手干预过多、错位调控,并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管好有形之手,应该不打压、不刺激,尊重市场规律对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作用,同时加强市场监控、做好应对方案。当然,让市场起决定作用不是说任由楼市自生自灭。在没有影响到经济大局的前提下,行政手段应让位于市场。因为市场的自我调节更能使各要素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而行政干预往往会打破这一自我调节的过程。此外,让市场主导楼市博弈也并非要“一刀切”,因各地的楼市情况相差巨大,各地政府的调控政策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一定调整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如限降令这般通过行政手段粗暴干预市场的行为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