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之手搅乱猪周期
2014-05-28   作者:马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行政干预导致了我们最不希望见到的结果,也与我们最初的政策目标完全背离:一是加剧了市场动荡,二是阻碍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近期猪肉价格飙升,猪周期再次为人关注。
  近日,北京有个养了26年猪的资深从业者说越来越看不懂猪周期了,原来还存在赔-平-赚-平-赔-赚……似乎有迹可寻,现在却搞不清了。原因何在?我认为是行政干预搅乱了猪周期。
  我国养猪的主导模式是散养,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并且自身抗风险能力弱,所以政府觉得应该介入,既保证供应,又保护养猪户利益;但政府的介入,或许调节了供应,但同时又扭曲了供应,也扭曲了成本,导致亏损时养猪户为了得到政府补贴而继续投入,最后再次供过于求;而这时政府政策却又减弱或退出(供应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增加了),导致供应急剧减少(隔一段时期就有杀母猪现象),供不应求,价格再次上升;而这时政府为了保证供应平抑物价又再次介入,下一个循环又开始了……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叠加在一起,谁还能够搞明白猪周期?
  价格是最基本的市场信号,可以调整供需关系,进而引导资源配置。如果纯粹是市场化运行,市场变化就是有迹可寻的,投资者及生产者就可以根据市场来决定投资和生产。但如果政府强力介入,通过补贴、价格控制、投资审批等手段进行所谓的“引导”“调节”,就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市场信号,干预了资源配置,使市场投资者的判断无所适从。神秘莫测的猪周期,实际就是这么来的。
  行政干预导致了我们最不希望见到的结果,也与我们最初的政策目标完全背离:一是加剧了市场动荡,二是阻碍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理解,政府介入以后,市场信号就混乱了,市场预期更加模糊不清,无论是规模化生产者还是散户都没法判断市场,不得不跟着政策走,但跟着政策走必然会走入死胡同。
  第二问题略为复杂点,但也只是一层窗户纸。为什么我们一直鼓励规模化养殖,却至今成效不大?其实,正是政府的高度介入,搅乱了猪周期,使得这个市场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才使得市场资本不敢大规模进入养猪这个领域。
  有个很有趣的例子:前几年媒体炒作高盛“大举进军”我国养猪业,投资几亿美元收购若干养猪场等等,有人还把这事上升到了国家食品安全的角度,呼吁要制止高盛这一行动。笔者当时就觉得实在是荒诞无稽:中国这样的养猪市场、这样的价格变化,金融资本怎么可能会投入进来?别说投资几亿美元,就是投资几十亿美元、几百亿美元,也未见得能控制得了中国市场、操纵市场价格。何况,养猪的利润率在那摆着,一年赚三年赔,哪个跨国资本能够承受这样的回报率?能够承受这样波动无常的市场风险? 
  政策的着力点本来应该在消费者上(即补贴低收入人群,既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又稳定市场消费预期,从而引导生产),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政策着力点却是放在生产者上;如果说以往是不明白才这样做,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还这样做?
  笔者认为权力寻租是重要原因。补贴低收入人群,经手者怎么克扣?补多少就是多少。补贴养猪户或者企业,财政资金一级级下去,至少要经过四级(财政部拨款到农业部、再到省,再到市、县、乡主管部门)才能到生产者手里,这样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解决了官员就业,每个层级都要有官员负责啊;二是增加了官员收入,不客气地说,经过层层收取管理费(不管什么名目)以后,真正到生产者手里的,能有一半就不错啦!套取财政补贴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本不复杂的猪周期,就搞成了这样的一笔糊涂账。而这个糊涂的猪周期,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微博、微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猪周期为何交替如此之快? 2014-05-27
· 猪肉价格“淡季不淡” “猪周期”又将复出? 2013-08-19
· 猪肉价格淡季逆袭 “猪周期”发威已“在路上” 2013-08-15
· “猪周期”怪圈 绕不开? 2013-04-03
· 跳出“猪周期”更要跳出“房周期” 2011-07-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