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署名文章,分八大方面阐述了当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在金融体制改革领域,李克强重点讲到三个方面。
首先是市场准入。李克强认为,虽然金融业存在特殊之处,但本质上依然是竞争性行业,同样需要通过竞争促进服务改善,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这个判断对应到实际行动上,无疑是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呼声颇高的民营银行事项。显然,新竞争者引入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并换个角度去寻求当下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老问题的解决之道。
其次是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改革之所以在世界各国都成为难题,关键在于这一指标关系到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演变。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会决定哪些产业和公司将由此兴盛。因此,虽然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只是简单一句“将资金价格决定权交给市场”,但各方面临的挑战却丝毫不容小觑。
文章并不回避这个问题,反而明确指出利率改革将是系统工程,单兵突击式的改革难以成功,需要与各方面改革协调推进。他也不忘提醒市场主体必须深刻认识这一趋势——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企业都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硬约束,不能不顾成本,盲目竞争,搞利率大战。
第三是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普遍认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重点是防范金融风险有所不同,李克强似乎更关注这一工具的改革意义。在他看来,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客观上增强小银行的信用,为之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有利于推动金融业放开市场准入等改革。
以上三点,无疑将是今年金融改革的重点内容。而实际上,三者之间也有一条暗线串联其中——就业。目前不管是推动民营银行进入金融市场,还是推动存款保险给予小银行信用背书,政策的关键考虑都是如何将现有资源尽可能与小微、“三农”企业对接。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则更不必说,利率决定权的转换本身就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的模式会有改变。在整个经济结构面临调整之际,资源向这些领域倾斜正是吸纳就业、维持金融和经济稳定的最现实考虑。
当然,市场化的改革也是在为长远发展“蓄力”。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靠改革创新,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去年实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