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报披露渐入尾声,去年资本市场几度火热的多家
“土地流转概念股”业绩出炉。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共有超过47家企业贴上“土地流转”标签。
而在具体的年报披露中,仅辉隆股份、亚盛集团等少数上市公司主动提及了公司近年来土地流转相关业务项目进展,但亦未直接披露其流转业务的详细数据。
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参与的土地流转业务对上市公司营收、利润的影响都不是很大,加之多在分子公司、孙公司层面进行流转操作,因此尚难发掘土地流转带给公司的实际业绩贡献。
由于分类方式、归集标准等不同,万得、同花顺等多家资讯商提供的土地流转板块的成分股构成并不完全相同,显示出市场对土地流转的理解仍有分歧。证券时报记者综合整理,目前已通过发布公告和投资者互动等方式正面回应,确认参与土地流转的上市公司约为12家,以涉农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流转概念炒作的关键是对土地价值的重估,因此从具体的行业分布来看,农业用地、林地、工业土地等储备量大的房地产开发,农业行业,制造业及批发零售行业,是最容易沾上“土地流转概念”的四大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土地流转概念的发酵,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也赶乘土地流转的班车,延伸主业或进行跨界发展。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滴灌龙头企业大禹节水,公司去年12月与江州区政府签订流转承包合同,在广西及西南地区全面推广以种植糖蔗为主的特种示范农业,意在5年内整合20万亩甘蔗用地,全部配套滴灌设施。
更多情况是,公司并未直接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但土地流转对公司业务形成长期利好,在农资板块、种植业板块和农用机械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多家机构研报认为,在农村土地流转、构建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的现实下,农资行业、农用机械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概念热炒,沾染“土地流转”概念的公司在公开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并不急于澄清或直接否认,而是着墨于对土地资源的介绍,或表示静待国家政策出台。
如坐拥大量工业土地的华孚色纺,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承认土地流转对公司将构成利好,但并未直接回应投资者“是否具有土地流转概念”的提问。
上述各公司土地流转的效益暂时均未从年报中获得体现。国泰君安此前在土地流转专题研报中预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保守估计可以满足6
年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对房地产行业和整个社会影响深远,因此土地流转推进的速度将缓慢而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