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地方举债要关紧后门
2014-04-24   作者:谭浩俊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21日,已经“20岁”的预算法迎来其修改征程的第三次审议,此时距离2012年6月的二次审议已近两年时间。二审时争议较大的“是否该放开地方政府举借债务”问题,在三审稿中有了较大突破。
  据悉,三审在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后明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公共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这也意味着,地方举债将正式解禁,举债的正门也正式向地方政府开放。
  现在的问题是,解禁之门容易打开,风险之门如何防范,却是一个十分棘手而现实的问题。如果风险防范工作做不好,一边正门解禁,一边后门洞开,不仅正门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债务风险也会更快积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危害。
  舆论和公众如此关注地方债务的状况,担心地方债务的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债务扩张过快,而是压根就不清楚地方到底有多少债务。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与地方的实际债务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地方的真实债务数可能要远大于官方公布的数据。要知道,连家底都搞不清,又怎么可能去采取防范措施呢?
  也正因为如此,给地方举债解禁,首先要摸清债务家底,将地方债务的情况向社会公开。一方面,可以让中央更好地确定地方的举债规模,避免由于家底不清而让地方进一步过度举债;另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作出正确选择,决定是否购买地方债券。而要让投资者认购,就必须让投资者了解地方的债务情况,掌握地方政府已经具有的债务规模。
  公开债务情况,可以让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更加清楚地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效益状况,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避免发生贪污腐败、损失浪费等问题。很显然,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投资者是否愿意购买政府债券的重要方面。如果政府举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问题很多、效率很差、贪污腐败和损失浪费问题严重,投资者也会对政府债券失去信心。
  更重要的,只有公开透明,将政府的债务情况向社会公开,也才能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正门紧抓、后门不放的问题。因为,按照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观,再多的钱都是不够花的,都是有缺口的。地方政府极有可能一边发行政府债券,一边继续搞体外负债,使地方债务双向膨胀。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后果将十分严重。所以,在解禁地方举债的同时,必须杜绝地方搞体外负债、坚决防止正门大开、后门不关的现象,让后门没有缝隙、没有给地方政府继续体外负债的空间。
  当然,如何偿还,有没有固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对投资者购买政府债务信心也是相当重要的。就算政府负债有信用做保证,有财政做支撑。但是,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财政偿还资金渠道,而是继续依靠土地做支撑,投资者也是很难有信心的。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债务偿还机制,设立债务偿还基金。其中,财政预算是债务偿还基金的主要来源。只有这样,政府债券的可信度才会高,投资者才会购买政府债券。
  客观地讲,按照中国政府目前的债务和GDP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一定可操作空间的。前提是,必须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让舆论和公众全面掌握政府的债务情况、偿还资金来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而不是政府随心所欲地支配。如果能够建立这样的机制,解禁地方政府举债,是能够较好地解决地方政府的建设资金问题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约束地方举债是稳宏观前提 2013-12-18
· 解禁地方举债前提:确保后门无缝 2013-06-14
· 从地方举债到地方举市 2012-10-24
· 防止地方举债风险更要防其“后遗症” 2012-07-02
· 地方举债无度 恶果还得百姓吞 2010-03-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