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气候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全球粮食价格却一路上扬,真有点唐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谷物价格指数,3月平均为205.8点,与2月相比上涨多达10个点,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同样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消息,去年世界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24.79亿吨,比2012年增加7%。
按正常的经济规律,全球近年来并无大的自然灾害、战争和瘟疫,粮食产量又在增加,粮价应回落才是。可粮价却背道而行,仔细推敲一下,其中的“猫腻”,是资本之手在暗中操作。
首先,国际粮食投机家借局部地区自然灾害和不安定因素做空粮食市场。他们利用人们对影响美国冬小麦的干燥天气条件、巴西的不利天气以及黑海地区紧张局势的担忧,大肆渲染紧张空气,营造出“供给可能不足”的预期,然后乘势调整仓位和操作方向,导致粮食价格飙升,进口强劲。要知道,这些投机者在过去10年中占据了大片廉价农业用地,试想,全球粮价大涨,他们的收益又会是多少倍?且不说有学者预计未来20年基本粮食产品的价格将上涨一倍。
其次,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放宽,全球资金总体宽裕,特别是美国行将收缩QE3,那些大量流出新兴市场资金瞄准了粮食这个大宗投资品。在国际粮食期货市场,投机资金是主力,投资资金的博弈,不仅推高粮价。同时还在股市、债市和黄金市场兴风作浪。热钱一天没有好去处,国际粮食市场就一天不得消停。
再次,美国在玩粮食美元的把戏。在石油美元的战略地位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峻挑战后,美国转而推行粮食美元的战略,利用其现代农业系统建立在人少地多、资本充裕的资源条件上,依靠国家战略支持,在产业资本和垄断寡头联手推动之下,通过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高度组织化操作,再通过商品化和政治化“包装”,形成了一个从生产到出口的集中、高效、低价的粮食体系,在关键农产品领域(如大豆、玉米、饲料、小麦和油籽)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逼迫粮食进口国以美元结算。2012年夏,美国就曾借旱情将使粮食减产大做文章,制造全球粮食恐慌,将缺粮国家死死地套在粮食美元的绞索上。
自古以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都是商人囤积居奇的投机品。垄断粮食等农产品,既可以牟取暴利,也可以控制政治局势。所以,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人。”这就是“粮食武器化”最经典的表述。当今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业内称之为ABCD四大粮商。这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在全球粮食市场呼风唤雨。同时,“四大”又在现货和期货交易等金融领域双管齐下,两边下注,在传统意义上垄断全球粮食市场的同时,还与控制定价权的金融力量暗中勾结,甚至直接成立具有影响力的基金公司,联手参与金融交易。
在以上这四股资本力量的操纵之下,全球粮食市场焉能安生?粮食的属性正在嬗变,离基本的食用属性渐行渐远,粮价自然也就愈发背离基本供求关系。
一位对冲基金经理道出了实情:即使在美国的监管交易所,粮食监管也只占业务的一小部分,所有小麦合同的64%在投机者手里,他们对小麦没有任何兴趣,拥有小麦合同纯粹是为了抬高价格,再出售合同。
由于资本绑架粮价,“粮食金融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涉粮金融衍生品也风生水起,其疯狂炒作已构成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主要因素。在资本狂潮的裹挟下,粮价正游离其正常的价值规律之外,成为“金融创新”的一道风景。那些巧立名目的“迷宫式”投资组合令人眼花缭乱,一头雾水,稍有不慎,即被其“套牢”。而擅长玩弄金融把戏的对冲基金等机构,长袖善舞,在这种“金融创新”中获取了最大利益。2012年,全球投资巨擘高盛公司通过投资粮食,赚取了4亿多美元,推动高盛全年利润增长。这笔收入,激起了世人关于银行从全球粮食危机中获利的激烈争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国际粮价如何涨跌起伏,投机者总是赚得盆满钵盈。而本应占据市场主体地位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却成了弱势群体,任凭资本宰割渔利。粮价上涨时,迫切需要粮食进口的国家用最高价才能购得有限的粮食;粮价下跌时,谷贱伤农,生产者“多收了三五斗”,增产却不能增收,还要承担价格下跌的损失,无形中侵蚀了全球粮食安全的根基。
粮价在资本操控之下,小事件能酿成大波动,区域性波动又能引发全球性震荡,蝴蝶效应毕现。比如2013年大米贸易引发泰国政治危机,还波及中国高铁出口。泰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大米是泰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标志物,泰国经济最重要的命脉。然而,英拉政府的大米垄断政策,却将泰国的农业经济引入了困惑和恐慌。有时投机抓住的不一定是机会,企图控制市场往往会招致市场的报复。
要想阻遏资本之手推高粮价,作为粮食消费大国,中国非得格外小心并保持高度警惕不可,粮食安全要靠自己,饭碗不放在别人的灶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