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受到空前重视,这样的重视恐怕资本市场无法消受。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
“央行的未来”分论坛上提出:“确保宏观经济的金融稳定,必须要考虑如何快速地去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且改变金融中介的结构,不要再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为主导,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资本市场。”他表示,不仅要靠市场来引领这样的发展,央行和其他监管机构也可以携手合作,为市场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资本市场有未来,那是建立在改革的前提下,以信用与公义为基石,舍此论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将偏离发展的本义,适得其反。
不同的国家货币池子不同,有的是债券市场最大,有的是汇率市场。中国有两大货币池子:房地产和A股市场,民间肆虐的纸币没有引发剧烈通胀,房地产与A股市场等功莫大焉,财富一寸寸地嵌入了砖头水泥之中,并且定价随行就市,资产品价格没有过高,只有更高。势易时移,房地产这个池子承载了过多资金,似乎高处不胜寒,另一个池子的重要性凸显。
股票、债券市场获得高速发展,对于央行等决策层来说,可以降低银行风险,解决融资困境。大量资金从银行进入股市、债市,资金得到相应配置,银行不必承担那么多的企业风险与政策风险,存在银行中的40万亿元活期存款、大量购买黄金等无效资产品的民间资金被盘活,资金源源不断进入实体企业,重点项目。蓝筹公司、大型项目、创新企业各自获得融资渠道,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百花齐放。
目前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如6个月之内开行沪港通,希望将A股纳入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MSCI)、富时(FTSE)全球指数,蓝筹股的价值投资一再被提及,有媒体对看空者提出了严厉谴责。无论是汇金增持五大行,还是推出优先股,一律被解读为利好,不管对普通股投资者红利的具体影响,对公司实际负债的影响。
资本市场在股改之后长期低迷,并不是因为政策不重视,而是资本市场的圈钱宗旨,以及产能过剩库存难以出清的必然结果。
发展资本市场,必须要解决根本问题,到底是为了圈钱,还是为了高效配置资源?
中信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推出优先股等,似乎是为了提振市场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又与上市公司大规模的融资、再融资息息相关。毁坏信用只需一时,建立信用需要多年。只有坚定尊重市场的独立性,不因一时之利而动,才会让投资者发展出独立的、推崇价值股的投资品格。
银行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经济体拥有滞后的、低效的银行体系,会拥有高效的、公平的资本市场。原因不难理解,无论是债权还是股权市场,核心是一致的,即对公司的信用与风险进行准确定价。银行掌握大量信息,拥有高端金融人才,却在2003年前后出现全局性风险,目前在局部地区又出现互保链崩溃坏账大幅上升,说明风险定价机制从根本上出现问题,银行只能随波逐流,追逐风险最低、隐性担保最高的项目。
债权市场、股权市场会出现相反的信用定价与风险定价体制,起码债券市场很难,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显然要强于中小企业私募债,股权市场致力于信用建设的改革引人关注,但对于蓝筹股价值理念的有意引导,以及民企大股东的圈钱游戏,很有可能出现与银行资金配置相同的结局。
境内外股票互通,需要统一内外监管规则,统一税收法则,而这又是制度上的大难题。
资本市场不需要非常规发展,资本市场无法消化过度的重视,让市场说话,监管层建立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