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即将起航,引发市场关于未来沪深港三地市场进一步融合的猜想。而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首季成交额排名中,港股、沪市、深市三地总和达18.5万亿港元,一举超过东京证券交易所。可以预见,如果未来三地交易所进一步融合,将会打造一个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这为未来A股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新兴市场指数奠定重要基础。
沪港通体现了决策层“加快开放A股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思路,也是管理层继QFII和RQFII之后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为未来A股纳入广受关注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创造了条件。
首先,在该机制下,可促使A股估值接近国际水平,也有助于消除海外投资者对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担忧,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目前中国实施外汇管制的情形下,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只能通过现行的QFII以及RQFII机制,而中国监管层目前承诺的QFII和RQFII额度共约2160亿美元,截至2月底已发放的QFII和RQFII额度共约815亿美元,获得额度的海外机构约300家。海外投资者因此担心A股纳入MSCI指数后没有足够的额度进行自由买卖,可能会使该指数失去代表意义。
MSCI拟纳A股入新兴市场指数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可相互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将为前者创造条件,而前者又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开放。目前,全球共超过2000家机构使用MSCI新兴市场指数,要使这些机构张开双臂接纳A股,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包括获得足够的投资A股的额度,以及实现随时可买可卖的投资实时性等等。
需要留意的是,沪港通实施初期有严格的额度以及投资标的限制,具体实施细则也有待监管机构进一步厘定,如何满足这些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投资者的要求,实现投资的及时性、便利性和公平性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实现资本市场的最终开放与防范股市被外资操纵的“度”,也将考验管理层的智慧与恒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中国的资本开放将不可逆转,与其自我束缚,不如大胆革新,以促进资本市场开放和A股国际化为目标,在改革中不断进行调整,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