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度担忧银行不良资产
2014-04-10   作者:罗克关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随着银行2013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不良贷款的问题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从数据上看,去年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绝对值都有上升,银监会的数据是全行业净增993亿元,而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去年多增763亿元。除已经确定为不良的这部分,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逾期率也呈现上升势头。这意味着,后续被确认为不良贷款的规模还会上升。

  随着经济周期的调整,这种局面可以说早就在市场的预料之中。因为如果将产业公司视作一个个单独的周期行业,商业银行就是一个综合的周期行业,其报表数字的起伏与整体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必然会令部分存量银行信贷出现不良,这是经济运行规律的不争事实。而关键问题是,我们怎么看这种趋势?

  对悲观者来说,长达十年的不良双降如今走过拐点,很容易会联想当下的不良反弹会否成为长期趋势。一旦这种意念被植入脑海,其对银行现有资产组合的审视就会一直打上问号,唯恐还有风险潜藏在报表细节之中没有发现。但这种心态,其实是一个典型的逻辑自我实现过程,因为无法证明银行的资产组合没有风险,所以还有风险的判断便一直延续下去,并且反复放大强化。当然,笔者无意去改变这样的看法,只是希望能从其他角度为读者提个醒。

  首先,当前的银行资产组合中,风险最大的部分其实已经被信托或者影子银行剥离出去了。从2010年银监会开始严控平台新增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基本趋势:一是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二是非银行融资利率与银行信贷利率之间的价差在逐渐拉大。这与1997年那一轮的情况完全不同,当时主要的风险都沉降在银行报表中。所以笔者得出一个基本判断,银行在这一轮周期中没有覆盖风险最高的客户群,其资产损失的概率远不会有市场想象得那么大。

  其次,银行现有的拨备和利润足以消化逐渐冒出的新增不良。事实上,两年前银监会强制性要求银行必须按年实现2.5%的拨贷比,就已经隐含了监管层对不良贷款上限的综合考虑。这个指标意味着,即便极端情况下不良贷款率高达2.5%,商业银行也要有足够的拨备予以消化。但实际情况是,现有的不良反弹是从全行业低于1%的起点开始缓慢上升,部分上市银行甚至是从低于0.5%的起点开始上升。不说银行当前每年都有核销,即便是按年分摊到2018年,全行业整体不良率接近2.5%的概率也将是非常小的。

  此外,当下银行面临的整体经济环境已非十年前可比。整体而言,中国经济的复杂程度在上升,市场对更复杂融资模式的需求在上升,而这些工具的风险往往并不直接体现在银行报表之中。留在银行报表上的需求是什么?将主要是周期性并不明显的中小企业客户群,即便是存量风险,银行未来化解的空间和工具都将更多。中国经济经过十年发展,已经逐渐成长为具有强大外部效应的市场。商业银行自身也在适应这种变化,其对风险识别所累积的经验,已经不容小觑。

  最后,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在变化。对不良上升感到担忧的人来说,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认识基本止步于经营信贷。这种认识,意味着银行只能是周期的被动接受者。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受到资本和风险约束的银行,已经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从笔者的了解来看,银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将远多于它们面临的困难。

  综合看来,过度担忧不良上升是没有必要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银联与澳两家银行开展银行卡合作 2014-04-10
· 中信银行与中国结算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4-04-09
· IMF和世界银行作用或日益削弱 2014-04-09
· 上市银行防御坏账的护城河较宽 2014-04-09
· 史玉柱"弃权"民生银行背后:或被海鑫钢铁拖累 2014-04-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