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的爆炒才刚刚落下帷幕,其业绩“变脸”潮又悄然来袭。牧原股份、金一文化、东方通等新股今年1月份才上市,3月份便纷纷预亏。与此前相比,新股业绩“变脸”的速度与“强度”毫不逊色。不过,此次新股再现快速“变脸”一幕,留给市场的应该是更多反思。
如果新股在挂牌前对业绩可能会出现下滑的情形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而事实“不幸”被言中的话,其实也在情有可原之列,至少投资者已知根知底。但是,如果最终的结果出入较大,比如预计业绩会下滑而“回报”投资者的却是亏损,那无疑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这在新股中不乏其例。
如今年1月28日牧原股份在中小板挂牌,在1月27日的上市公告书中,预计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净利润同比增幅在-20%~20%,净利润变化区间为2331.6万元到3497.4万元之间。而3月29日,上市公司预计一季度净利为亏损4500万元~6500万元。其业绩预告从小幅波动到大幅下降,从净利润下滑到产生巨额亏损,大大超出了投资者可接受的幅度。类似一幕同样发生在金一文化身上。在上市公告书中金一文化预计今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为-15.02%至-28.80%,金额在1550万元至1850万元之间,最终
“被修正”为亏损1200万元至1900万元。
近几年来新股业绩出现“变脸”现象已成一种“常态”,上市前业绩高速增长,上市后露出“狐狸尾巴”的比比皆是。但对于IPO重启后挂牌的48只新股而言,投资者对其业绩状况应该是抱有“信心”的。毕竟,这些新股都经历了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然而,所谓的“信心”,经不起现实的轻轻一击。
笔者以为,新股历经财务核查、抽查,并在监管部门的高压之下仍然出现像牧原股份等业绩快速“变脸”的现象,某种意义上,这些新股的业绩“变脸”也是甩给财务核查的一记响亮耳光。实际上,在违规成本低的大背景下,从绿大地、万福生科等造假案例看,造假者对强行闯关均抱有侥幸心理,有鉴于此,监管部门对再次出现的新股业绩快速“变脸”现象绝不能视而不见。
首先,对上市前后业绩产生大幅波动的新股启动调查程序。自查、核查均查不出问题,上市后业绩就出现“问题”,而且还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对这几家上市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而上市公司所给出的解释则不足为信。如果上市公司是采取包装粉饰业绩的方式欺诈上市的,应该履行其上市承诺回购所有公开发行股份(包括老股转让的股份),强制其退市并赔偿投资者损失。如果不存在包装上市情形,也要对其上市前忽悠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处罚。
其次,相关上市公司的主承销商必须给市场一个说法。值得关注的是,牧原股份与金一文化的主承销商均是招商证券,而招商证券对牧原股份也是“情有独钟”,即使是牧原股份挂牌一个月后,仍然给予其“强烈推荐A”评级。保荐人、主承销商与发行人属于
“利益共同体”,自查、核查之后业绩出现“变脸”,作为主承销商,无疑不能置身事外。如果个中主承销商没有履行勤勉尽责的职责,对其严惩亦是应有之义。
当然,新股出现业绩“变脸”,也为市场的爆炒行为敲响警钟。今年新股、次新股爆炒之所以更为猛烈,是因为其经过了财务核查的
“洗礼”,但事实证明,财务核查也不靠谱。因此,对于今后上市的新股,投资者至少要保持一份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