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两会”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两会”引发的T+0话题仍然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而且随着券商创新大会的行将召开,T+0的话题又再次被推向前台。尤其是在蓝筹股中试行T+0的说法,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去年“8.16”发生的光大乌龙指事件是中国股市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相信经过了这次事件的投资者绝大多数都是支持推出T+0交易的。在光大乌龙指事件中,由于不能进行T+0操作,投资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账面的投资损失一步步增加而无能为力。可以说,光大乌龙指事件把当前的T+1交易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所以推出T+0交易机制是符合广大投资者意愿的。
不过,如果T+0只是在蓝筹股中试行,那么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错了。对于T+0,不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层,更多都是将其视为是一种频繁交易的工具,照直说就是投机炒作的工具,希望通过刺激投机来“搞活”股市。而过度投机正是当年管理层叫停T+0交易的原因,也是管理层当前在推出T+0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原因。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一些业内人士想出了在蓝筹股中试行T+0的办法,一方面避免T+0加剧对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投机炒作,另一方面又借用T+0的投机炒作与频繁交易,达到激活蓝筹股的目的。
这个主张固然用心良苦,但其出发点却是明显错了。因为这种主张看到的只是T+0有利于市场投机炒作的一面,一心只想着利用这种投机炒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忽视了T+0交易机制的最大价值,即它的纠错功能。实际上,光大乌龙指事件之所以让人们看到T+0交易机制的重要性,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T+0操作来纠错,而不是通过T+0来频繁炒作。因此,推出T+0的出发点应该是对T+0纠错功能的利用,而不是来利用T+0的投机炒作。尤其是不应该选择性地利用T+0的投机属性,一方面试图利用T+0的投机性来激活蓝筹股的炒作,另一方面又叶公好龙般地担心T+0加剧创业板、中小板个股的投机炒作。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业内人士,还是管理层,都应该在T+0的问题上对市场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引导投资者尽可能把T+0当成是一种纠错的工具来使用,而不是当成投机炒作的工具来使用。
如果把T+0当成是一种纠错的工具来使用,那么只在蓝筹股板块中试行T+0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为就“纠错”来说,每一个投资者的操作都有可能出现错误,而且投资者对每一只股票的操作也都有可能出现错误。既然可能出现操作上的错误,那就需要进行“纠错”。因此,“纠错”不是蓝筹股的专利。并且越是非蓝筹股,越是创业板、中小板的股票就越发需要T+0这种纠错工具。因为对于工行、中石油这些大盘蓝筹股来说,在通常情况下,其每天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即便没有T+0的纠错工具,投资者T+1操作的损失也不大。相反一些创业板、中小板的中小盘股,每天波动幅度很大,投资者如果操作出现错误,在T+1交易机制下的损失可能会比较大,因此,这类股票更需要拥有T+0这种纠错工具。当然,本着公平的原则,T+0这种纠错工具更应该属于每一只正常挂牌交易的股票。它既非蓝筹股的专利,也不是非蓝筹股的专利。
如果把恢复T+0交易当作一种重要的市场纠错工具,那么T+0交易机制的推出就没什么可值得犹豫的了。因为如果推出T+0的立足点是基于纠错的需要,那么在推出T+0的同时,完全可以对其投机炒作的属性加以限制,比如本着“事不过三”的原则,将一天之中同一个资金账户的T+0操作次数限制在3次以下。如此一来,T+0的投机炒作属性就可以大大削弱了,并且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所以,推出T+0的出发点应该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而不应该是为了推动市场投机炒作,或达到所谓的活跃股市的目的。如果从正确的出发点出发推出T+0交易,那么推出T+0的各种障碍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