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稳增长侧重微调
2014-04-04   作者:周子勋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协同并进中稳增长,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会议明确了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包括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

  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虽然还未公布,但是从先前多个趋冷的经济数据来看,估计情况不太好。虽然官方PMI数据在3月份升至50.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11月份后首次回升,但总体来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均动力不足。从出口看,欧美日三大经济体虽较去年明显复苏,却未能体现在内地出口上,主要原因是人民币过去多年累计升值的效力正在显现。此外,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同步减速,对经济产生明显的下拉力;消费虽然在三大需求中相对稳定,但城乡居民收入近两年处于减速期,就业规模亦未扩大。此前曾有官方背景人士称,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只有7.2%或7.3%。如果此估计属实,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已下滑到可接受区间的下限。

  与此同时,一些长期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解决,这也加剧了经济增长压力。比如,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大企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各种社会资源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倾向更加明显。再如,尽管一直在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但整体政策配套尚未跟上。实际上,在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没爹没娘管”的中小企业,而这方面,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配套明显不足。而没有解决风险分担机制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正在走入死循环。

  面对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的宏观政策必然转向积极。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了最新的稳增长信号。从政策风向上看,中国政府出台“稳增长”政策,可能不会在货币方面更多着墨,而采取其他政策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一轮“稳增长”主要侧重“微调”,以此彰显力求稳健的态度。分析起来,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新一轮“稳增长”不是以往惯用的“组合拳”方式出台,而是将更多采取市场化措施,以“点”为重点突破,从而避免造成再度刺激的效果。比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至2016年底。这一税收优惠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将有助于激发小微企业活力。另外,营改增试点中我国对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税率计税,这部分纳税人原营业税税率为5%,税负降低明显。

  其二,新一轮“稳增长”围绕产业发展政策来做文章。一般而言,中国政府“稳增长”需要依靠项目拉动,比如去年“稳增长”期间,中央政府便批复了众多轨交项目。而在今年,在新一轮宏观经济“稳增长”,中央政府需要短期投资项目的情况下,棚改和城镇化相关项目将首先成为政策关照的重点,其中,轨交项目又是城镇化最重要的政府投资方向。正如分析人士所言,重点支持棚改、铁路两大产业符合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在民生和协调区域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大规模的投资能有效拉动经济,是较为稳妥的刺激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进入必须“稳增长”的区间,相关政策措施与投资力度可能将随之加强。中央决策层最近一系列的表态,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数月加大财政支出,以支撑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下行之势已经明确,加大投资保增长已在所必然。总之,稳定经济增长必须释放市场活力,重点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平衡,即宏观政策的松紧平衡;二是服务,政府应该为放松微观经济提供服务,创造环境;三是改革,市场化的改革要及时跟上,扭转金融资源与财富创造领域的“错配”,打破市场中的各种樊篱,释放经济活力;四是创新,加大运用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在支持环保产业、小微企业等方面发力,在扩大内需方面作出配合性安排,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同时,透过财政安排来帮助产业结构调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新一轮稳增长向改革要动力 2014-04-04
· 新一轮稳增长端倪初现:国务院输血棚改铁路建设 2014-04-03
· 稳增长要靠内生动力 2014-04-03
· 降准稳增长 2014-04-02
· PMI微升 政府或微调政策稳增长 2014-04-0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