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监管部门表示,首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自主选择上市地,去哪个交易所上市不再与企业公开发行股数挂钩。消息一经发布,很快引起资本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
回想当初,沪深交易所建立不久,就围绕上市资源、交易活跃度、辐射力等展开了激烈竞争。竞争促使两家交易所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思路,贴近市场需求,改善服务,共同做大了中国证券市场规模。在这一阶段,两家交易所竞争同质化的苗头有所抬头,地方政府行政之手一度介入较深,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大约在新世纪之交前后,管理层决定让沪深两家交易所错位发展,深圳市场重点发展创业板,做中国的纳斯达克;上海市场重点发展主板,做中国的纽交所。以顶层设计来规划两家交易所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应该说是用心良苦,有利于两所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社会上对两所同质化发展的批评。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沪深交易所已逐步形成了各自特色,错位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同质化问题。“深强沪弱”与“沪强深弱”的市场风格不时轮换出现。当经济形势和市场风格有利于蓝筹股时,上海市场就会比较活跃;当经济形势和市场风格有利于中小企业时,聚集较多中小创业企业的深圳市场就会吸引更多目光。总之,市场风格轮流转,没有谁能专美。
虽然近一年多来,创业板在弱市中表现抢眼,但这毕竟只是阶段性现象,如果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则市场出现新一轮风格转换,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对两家交易所发展失衡的担忧,也许是有些过虑了。从全球范围看,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就是强化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模糊自己的特色。
话又说回来,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空间经济布局主要由自发市场力量形成不同,中国经济的空间布局带有比较明显的“顶层设计”色彩,这是中国特定的发展路径造成的。决策者需要对各个片区、各个城市的发展进行规划,需要兼顾不同区域的平衡,但这种行政力量的介入,应该以尊重市场为前提,以尊重各地的资源禀赋为前提,这亦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真正内涵。
计划经济时代,“计划大师”想当然在地图上画线布点,结果不时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现在,决策部门更加重视经济规律,但如何处理“顶层设计”与市场内在规律这对矛盾仍然苦无良方。说到底,解开这对矛盾的钥匙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的那句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