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发展服务业存在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人民币汇率低估、行政管制和准入等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如果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互补的经济生态系统作为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缺失问题比较严重。
我国2013年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但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失衡、消费不足和投资过剩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寻找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问题极为迫切。一个途径是从当前最薄弱环节入手。我国经济当前的一大薄弱环节是服务业。2011年和2012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约为41%和42%,2013年提高到约44%。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4%,中高收入国家约55%,中低收入国家约49%。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非常强调人力资本,认为这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服务业是生产人力资本的部门,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性人力资本存量。例如教育可以提高个人身上附着的人力资本存量,医疗能提高个人的健康和体力。这一重要性在政策讨论中强调不足。此外,基础设施也非常重要。基础设施包括通讯、交通、仓储物流和金融,它连接起国民经济各部门,减少摩擦,便利商业贸易。服务业的发展能增加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本总量。人均资本拥有量提高了,经济进一步增长就有了基础。
但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服务业还存在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人民币汇率低估、行政管制和准入等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服务业是劳动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如果人力资本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就不会高。据测算,二、三产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工人受过9年的教育(这里用受教育年限来衡量人力资本水平)。而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需要平均11到12年的受教育年限。现在年青一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9年,这可以支持过去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但不足以支持中国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所以当前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城市化是人口在空间上聚集,这种聚集带来生产交流的便利。城市化率高的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好,因为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服务半径,超过这个半径,服务业的生产成本将迅速提高。城市的聚集效应使服务业能在自身最优服务半径内发展,发挥规模效应。此外,城市化能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农民进入城市,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提供了大量学习机会,可促进他们的人力资本积累。
服务是主要的不可贸易产品。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时,服务价格也随之被压低,服务业企业的利润水平偏低。人民币汇率低,企业出口更有利可图,企业家就不会把自身的才能和资源往服务业配置,这就抑制了服务业。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35%,当前汇率可能已较接近均衡水平。下一步减少人民币汇率扭曲的方向,是增大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特别是对中间价的干预。人民币汇率扭曲程度减轻,将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意义重大,而其中服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又对服务业有重要作用。强调服务型中小企业重要,并不是说大企业不重要。强调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指的是在那些大企业无法触及的领域,中小型企业具有比较优势。中小企业相对灵活、决策机制不像大企业那样臃肿,那些不需要规模经济的地方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一个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互补竞争的经济生态系统,更有运行效率。
如果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互补的经济生态系统作为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缺失问题比较严重。发达国家的大中小企业是均衡分布的。从就业人口角度看,发达国家约三分之二就业人员在大企业,三分之一在中小企业,剩下的在小微企业。而在发展中国家,三分之一就业人员在大企业,剩下的绝大部分在小微企业,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型企业的劳动人口比例很低。
我国中小企业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和中小企业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没有跟上。大企业由于自身优势,能获得的金融资源较多。小微企业在缺少金融支持的环境下仍能生存,但很难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多层次的、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各种类型企业都能找到对应自身需求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
无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支持和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因此,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将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
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存贷款之间有固定的利差。这不利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充分竞争。信贷市场的波动和利率扭曲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有重要影响。2007年至2009年信贷宽松时,很多中小企业得到了银行贷款,当时的利率为8%到9%。但随后宏观紧缩、利率上升,先前得到的资金反而成了企业的负担,财务杠杆和利息使得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导致破产。信贷的先松后紧,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很受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需要维持信贷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实际利率的相对稳定。把信贷投向那些本来就不满足贷款条件的企业,反而会增加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一、加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重视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征信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等,这将有助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更能匹配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
三、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理顺资金价格。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重视贷款数量竞争、忽视贷款利率竞争的状况。
四、尽力包容各种形态的金融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保持实际利率和信贷供给的基本稳定,避免宏观周期大波动,以减少对那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