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职业教育发展 推进技工大国建设
2014-04-03   作者:李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此背景下,建设技工大国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份额已占到全球的近20%,但是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实现产业升级调整,既要不断寻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要有强大的、训练有素的技工队伍。尤其对于我国这种后发国家,拥有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对于技术创新、先进技术的消化与改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当前的技工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强国建设的需求。据统计,目前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35%左右,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另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仅30%左右的工人拥有技术等级,而德国在1980年这一比例已达到80%。
  造成我国技工队伍发展速度缓慢,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观念的一系列变化,工人的社会地位持续下降,人们对技工的认识存有偏见,通常将技工排斥在人才之外。收入方面,吸纳技术工人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平均工资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收入不高成为技术工人的“标签”之一。在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政策因素导致技术工人的待遇较差。在政治社会地位方面,由于公共部门对学历要求的日渐增高,导致学历普遍不高的技术工人难以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二、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打造优秀技工队伍离不开合理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
  ——职业教育发展经历曲折,规模大而不强。从建国初期,职业教育体系开始构建,到改革开放初期,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再到90年代末,因为高校扩招导致中专、技校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生源流失,且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大不如前。直到近年,国家才又开始对职业教育有所重视,但长久以来形成的轻视职业教育、技工数量和质量缺口严重等问题已无法弥补。总体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规划缺乏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产业发展,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与产业结合不足,重理论,轻实践,且不能很好地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技能水平不高、动手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不符。另外,职业教育学校的管理、专业的设置多受制于行政决策,不能很好地顺应技术工人的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不足,发展机会有限。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某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在专业课程前期设计、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学业完成的考核与技术评定、就业指导与推荐、再学习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与配套设计,没有考虑将职业教育对象作为技术人才而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导致很多中职生或高职生在工作岗位上缺乏上升的空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社会的认同。这也是致使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不看重和不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之一。
  人是第一生产力。建设工业强国离不开强大的技工队伍,加强培养技工队伍,加速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技工队伍的经济社会地位。
  ——将技工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升到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政府应从战略层面推动技工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充分调研、积极创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改进并完善相关政策,指导帮助各地区技工队伍的建设工作。
  ——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加快统一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不同群体的待遇差;通过强化职业资格准入,将收入与职业资格挂钩,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激发年轻人,特别是新一代年轻农民工学习技能的热情。
  ——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地位,塑造良好的技工队伍成长环境。通过舆论宣传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创新观念与体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改革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把“建设人人有技能的社会”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体系转型,改变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地位,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持续有效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除了观念改变之外,要创新将职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拥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人才支持。
  ——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将职业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范畴。探索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时间上融合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空间上融合学校、企业、社会及各类合作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及培训,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正规与非正规的界限,为参与不同渠道的职业教育的人设计不同的向上通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部分的积极作用。
  ——融合多种社会资源,使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需求,更适应产业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最主要的输出对象,企业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国外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校企联合,采用定向培养或委培形式,提高企业人才的品质和有效性;增加制造业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曾有的校企联合的方式下,探索新形势下的合作互动方式。
  同时,注重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使职业教育成为新知识、前沿技术与信息的传播和学习前线,提升职业教育成果的含金量。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罗兰-贝格:职业教育体系帮助德国工业化增长 2014-03-22
· 实施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2012-11-13
· 完善配套制度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 2012-07-13
· 发展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须加把劲 2011-04-18
·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久盛不衰的动力源 2010-04-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