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工行、建行和农行去年净利润较2012年分别下降4.28、3.14和4.5个百分点,至10.22%、11.12%和14.5%,其中交行去年净利润增长仅6.73%,几近腰斩;工建中农交等国有银行去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大增25%、14.27%、11.95%、
2.25%和27.1%。
针对目前中国银行业出现的利润增速下滑与不良资产、不良率双升问题,部分人士倾向于认为,作为顺周期的银行业,若其坏账增长在可容忍的区间内则并非坏事,而这个可容忍的合理区间的依据则是银监会颁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即贷款拨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等规定。
诚然,银监会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离2.5%的拨贷比尚远,在可容忍和可控范围内,但目前银行业通过至少四种途径“遮蔽”了风险敞口:对到期却无法偿本付息的贷款进行了展期处理,通过影子银行等把高风险资产腾挪到表外,以信托受益权等变成同业资产转移到表外,及最近某银行通过出售部分不良资产给旗下子公司。是为市场投资者对银行股定价过低,部分银行股价跌破资产净值的缘由之一。
当前最令人警示的恰是银行业风险敞口黑匣子化,这使市场无法有效框定银行业资产的风险概率分布,导致市场无法管控和消化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如果大量金融资源被配置到了缺乏经济可行性的项目中,人为创造信用和加杠杆,为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埋下风险隐患。
目前缓解银行业不良化风险,首先应稳步推进金融去杠杆操作,避免银行业为追求资产负债表的表面靓丽而延续信贷和信用空转,加剧债务紧缩和风险敞口持续放大,让部分无法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的资产不良化,刹住做大信用等于做大风险的恶性循环。
其次,引导银行对部分尚能产生现金流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出售给具有专业风险管控能力的专业投资者,以增强银行的资本金和风险承载力,促使其认真清理和科学分类风险资产等级,防控风险敞口。同时,政府要求商业银行把过去以商业贷款形式发放的政策性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并与商业银行设定政府财政赎回条款,政府基于赎回条款允诺赎回,以减轻商业银行的不良化负担。
最后,加强银行信息披露,鼓励银行发展主动负债业务,降低新增风险资产的久期化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净息差收窄,金融脱媒凸显,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及经济内生信用减弱等,银行探寻发行金融债而非吸储的主动负债管理,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提高新增资产的质量,增强银行业内源性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