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新华网3月27日)
早在3月19日,《财经》就率先报道:京津冀三地已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将河北保定作为“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未来将有一批国家部委下属的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率先搬迁至此。随后,包括保定市长马誉峰在内的各路官员都否认了这一说法。但市场反应依旧强烈,股市上保定概念股大涨,楼市上保定的新盘涨幅超10%,甚至有4名北京人买下整个片区……
此番河北省委省政府确认“京津保三角核心区”的消息,虽并未直接将保定称为“政治副中心”,但某种程度上,无异于对先前辟谣的“再辟谣”。“保定作为畿辅节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谋划建设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这样的定位算不算“政治副中心”,字面上其实没必要争辩;“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是只设立分支机构、搬来无关紧要的单位,还是动真格地有部委级单位迁移,这才最关键。
患上严重大城市病的北京,显然正在改变过去搞“人口准入”以控制城市规模的思路,转而试图通过分流城市资源来分流城市人口。这种思路的转变,不仅更合理也更靠谱。因为人总是跟着资源走的。
这种“副中心”模式,早已被证明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路径之一。比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其最大的城市群。为防止城市大规模膨胀造成的问题,日本先后三次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使副中心和中心城区一起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中心区-副中心-周边新城-邻县中心”的多中心多圈层城市格局。再比如英国的伦敦城市群,追求小城镇的“小而精”,英国政府为此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温莎小镇。
资源外迁、资源共享、城市间分工协作的“副中心”模式,不仅在京津冀城市群是值得期待的发展模式,有利于解决北京大规模膨胀造成的大城市病;在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规划中的各大城市群,同样值得借鉴。城市群建设,应致力于形成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避免中心城市一家独占核心资源,如果等到大城市病已病入膏肓再来治理,那就会走很多弯路并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
作为一家之言,我认为“副中心”模式是治疗大城市病的一种可复制路径,希望北京的尝试能深入彻底名副其实,而非蜻蜓点水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