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会议部署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六大举措(简称“国六条”),这是国务院不多的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也意味着管理层开始重新认识股市在国民财富创造中的重大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平台转换期和改革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宏观政策主要基调是托底和保稳,以避免各类风险叠加导致经济过快“下台阶”。2014年是融资大年,前期债务到期压力非常大并且集中到期,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大,高利率环境下的“去杠杆”将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存量的债务压力。此时,发挥股市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2013年沪指跌幅达到6.95%,连续四年“熊冠全球”。相比之下,美国道琼斯指数2013年大涨26%,日经指数暴涨57%,对经济复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相比之下,中国A股市场长期低位徘徊,股票价格继续下跌所产生的“负财富效应”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抽血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资本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服务好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必须有赖于自身的繁荣和壮大。股票市场是最能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做出迅速反应的市场,股票市场可以通过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信心进而影响到消费和投资,带动投资消费增加,就业增长,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启动,真正使得虚拟经济有效向实体经济传导。
从金融-经济相互影响的规律上看,货币政策的变化能够通过影响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影响实体经济,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一内在作用机制早就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所揭示,被称为托宾Q理论。托宾Q理论指出,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个渠道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化实现的。股票价格是企业支付给投资者的红利的现值,从理论上讲,红利等于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减去资本折旧后的余额。托宾Q理论讲企业股票价格与投资支出联系起来,托宾Q值较大,表示企业资本重置成本低于企业市场价值,即公司发行较少的股票就可以买到较多的投资品,进而促进投资支出增加。当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边际成本(包括折旧和企业的资金成本,即市场利率)时,企业就会增加投资;
反之,企业就会减少投资。
因此,中国要想撑起实体经济,股市必须强健繁荣。建议在加快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同时,尽快实施集聚股市人气,重振士气,长短结合的组合拳,恢复股市的赚钱效应,打通中国经济“任督二脉”。
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国股市的交易和投融资制度,改革股市T+1和股指期货机构投资者套保制度,建议重启股市T+0制度,减免交易印花税,大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恢复市场交易活力。
二是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推进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分红制度、监管制度等领域深化改革,目前我国建有余额达200多亿元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但尚未真正发挥作用,应尽快拿出具体实施办法。
三是加强对股市的宏观调控,扩大股市资金来源、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和分红等方式,为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落实细化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支持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QFII、RQFII等各类境内外长期资金入市。
五是在必要时可设立股票平准基金。如果平准基金入市,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就能把市场抬起来,因为当前市场最缺的是信心。设立平准基金有国际先例可循,上世纪,日本、韩国、台湾、香港都曾建立平准基金,以稳定金融动荡期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国也可仿效建立总规模大约为8000~10000亿股票平准基金,在市场出现大幅震荡或受到外部冲击时发挥“定海神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