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数据与房地产数据呈现下降趋势。3月24日公布的汇丰中国3月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8.1,为去年7月以来的低位,且连续3个月处于荣枯线下。分项指数显示产出继续滑坡而就业指数上行,预示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
中国央行可能扛不住压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更多货币?这样的猜测不符合货币政策的逻辑。到目前为止的货币政策没有释放出注水的信号,3月11日、13日、18日,央行分别正回购1000亿元,20日放慢步伐正回购260亿元。可以看出,央行不会轻易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
其中逻辑显而易见,以前用扩大货币规模的方式刺激经济,银行债权融资导致风险聚集于银行,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成为银行降低风险的首选,对中国市场化进程不利。现在的融资手段与以往不同,除银行债权融资外,各种融资方式层出不穷。
投资正在扩大,国务院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发改委批复5条铁路投资项目,投资规模达1424亿元,占铁总今年总计划的22%。李克强总理在3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未来城镇化、保障性、环保等公益投资只会增加不会下降。
稳增长、扩投资的资金从何而来?从社会中来。中国货币与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拉开序幕,债券股权市场将与银行信贷分庭抗礼。
最近一连串资本货币市场新政出台,证监会推出优先股、新股发行和创业板融资三项新政,停滞数年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正式开闸。
3月24日,国务院发布多项措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取消部分审批系统梳理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审批事项,缩小审批范围;取消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事前审核,强化事后问责;取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行为审批(构成借壳上市的除外);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义务豁免的部分情形,取消审批;地方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转让,下放地方政府审批。调动市场内部资金,以并购重组提升市场活力、降低改革成本进入关键阶段。
吸引各类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是既定方针,证监会力推的A股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获得积极反馈。3月11日,MSCI发布公告,提议将A股部分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初步权重为0.57%。中信证券据此估算,大约可引入16.8亿美元增量资金。随着权重的提升,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能够引入约300亿美元增量资金。为了指数基金配置,改变目前QFII投资上限成为自然之举。随着股票市场制度逐渐改善,地方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可以预期。
债券市场也在整个融资的盘子之内。无论是大中小公司,都可以在债权与股权市场上获得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其本质是盘活社会资金,使债务风险敞口从银行转向社会。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财政部长楼继伟放出允许发行市政债的风声。
企业债的信用被隐性提升,一度受到冷遇的城投债更是成为香饽饽。3月21日,长城证券发布债券周报,指出一级市场本期共发行城投债39只,较上期增加17只;共发行442亿元,发行规模较上期大幅增加约62%。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先生提出,现有大量财政存款可供利用。目前财政存款规模接近3万亿元,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指定用于其他用途,但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过去预算会计处理不规范而产生的闲置存款。抑制修建楼堂馆所等节余的资金,将进入政府投资项目中。
中国金融的改革进入深水区,速度超过实体经济改革,超过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如此“吃重”的改革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市场化举措为前提,除非金融风险蔓延,否则央行不会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