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需保持适当外部压力
2014-03-25   作者:项峥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程度超出了市场预期,多项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这是结构转型阵痛期的必经历程。而同时,代表新经济增长动力的生态环保和信息产业出现了较快发展,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动力切换正逐步积累量变。在此情况下,需要保持定力,适当提高经济增速下行容忍度,只要不出现明显就业形势恶化,不宜采取宽松政策,以免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半途夭折。而推进我国经济转型也需要保持适当外部压力,否则结构转型的内在意愿不足,创新驱动发展更无从着手。

  结构转型必然有下行压力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是结构转型的必然结果。一般意义而言,经济增速与经济总量总体呈现出反向变化。而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放缓,除与经济总量过大关系密切之外,经济结构矛盾凸显也是主要原因。过去几年,我国投资增长主要由地方政府推动,主要涉及基础设施项目。经过持续开发建设,绝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空间日益狭小。地方政府债务过快增长,也对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形成有效制约。2014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项目投资增长18.3%,较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还有,过去公款消费和集团消费在全社会消费中占据相当份额,虽然也能部分扩大社会需求,但难以带来持续性的投资乘数效应,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当前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有效遏制公款吃喝与消费、奢侈品消费,并节约大量公共资金,可用于政府投资与转移支付,带来乘数效应。2014年1-2月,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8%,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此外,经过十多年房地产业的持续较快扩张,各种问题日益激化。受市场经济规律作用,当前房价上涨空间收窄,市场预期出现拐点,也影响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14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9.3%,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回落3.5个和0.5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积极变化:

  一是民间投资有所启动。在大力度简政放权和减少审批事项的推动下,民间投资有所启动。2014年1-2月,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5%,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6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为63.1%,较上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

  二是生态环保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扩张。2014年2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其中,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及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企业业务总量呈较快增长。

  三是房价调整可能增大。2014年2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增至4个,环比最高涨幅缩小至0.7%。虽然房价回落可能会引发一些经济金融风险事件,但如果能够有效控制房价跌幅,那么房价适度回落仍有利于社会资金回流实体经济部门,刺激消费,降低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风险。

  宽松经济面难以推进结构转型

  当前我国继续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条件也不具备。过去几年经济实践的一个教训是,宽松经济面难以顺利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反而有可能会扩大产能过剩,增加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可能性。

  从货币供应量看,当前我国广义货币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1.94的历史高位,这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前的1.5左右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继续扩张的空间日益狭小。而过去几年货币供应快速增加,相当部分资金流入房地产业、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不利于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形成。

  从财政政策看,财政收入增长放缓,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0.1%,土地出让收入贡献突出。在今年房地产市场环境部分恶化的情况下,继续实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也不现实。今年国务院安排财政赤字率为2.1%左右,有利于防范风险,但同时也表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凸显,对财政资金使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维护宏观经济稳健运行角度出发,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去逐渐消化前期刺激性政策的累积不良后果。综合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资金供应充足,关键是要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

  为加快推进结构转型,仍需要向宏观经济施加外部压力。一是打破刚性兑付,增强风险信号的引导作用。刚性兑付扭曲了金融市场工具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使得大量社会剩余资金不顾风险盲目流入房地产业、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地方政府项目,明显降低了资金的配置效率。二是保持货币市场紧平衡,促使金融机构加快结构调整。货币市场资金成本过低,不利于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反而有可能刺激同业业务扩张,增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期限错配。维持货币市场紧平衡,促使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减少表外业务扩张,降低金融体系运行风险。三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对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价值,以达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四是容忍房价适度回落。房价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民生问题。当房价出现回落,地方政府态度将耐人寻味。过去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出台调控措施。若房价回落就急忙出手“救市”,就难以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综合来看,当前宏观经济仍属稳健,不宜过度悲观和误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产业结构失衡 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遭遇瓶颈 2014-03-12
· 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遭遇瓶颈 2014-03-12
· 楼市非理性繁荣延误经济转型进程 2014-02-12
· [观点集萃]经济转型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 2014-02-10
· 中物联:物流成本过高制约经济转型 2014-01-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