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份以来,市场不断有声音大声疾呼,破净公司应该积极回购。事实上,最近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案例的确多了,但记者发现,回购积极性高的,多是民营企业,且大多没有破净。而以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企,既有钱股价又低,却一直按兵不动。这样的背离,多少有些令人费解。
据统计,在辉丰股份、中国玻纤两家上市公司发布涉及股票回购的公告后,今年3月以来已有14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与回购股票事项相关的公告,上述公司股票回购金额上限高达12.39亿元。
实际上,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这两年宣布回购的上市公司还真不少,江中药业、兴民钢圈、金发科技、孚日股份等一大批公司都宣布了回购事宜。然而,市场之前大声疾呼让破净的蓝筹出来回购,但银行股这些主角却未出场,在大型国企中,仅有宝钢股份等为数不多的企业进行了回购。
上交所此前就发布《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业务指引》,鼓励股价持续破净公司、经营现金流持续为正、大量闲置资金等主要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回购股份。这里面,破净的、有钱的公司,是被重点呼吁要进行回购的。
银行类上市公司显然符合这类条件,大部分银行股已经破净,最近两年赚钱都“赚到不好意思”,但却少有银行出手回购。
实际上,现在出手回购的民企,很多回购条件未必有银行股好,比如江中药业,股价已经较回购时下跌了一些,但市净率仍然超过2倍。其他回购的公司如康力电梯、兴民钢圈等市净率也都高高在上。
这些民企的现金流也很难比得上银行股,但是回购积极性却很高。这背后,除了一些公司确实看好公司前景外,也有些公司是为了其他的利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观察一些进行回购的民企可以发现,在回购前后这些公司要么伴随着增发配股等融资,有拉升股价的需要,要么就是有高管套现的需要。
以银行股为代表的有必要进行回购的公司为何迟迟没有动手回购。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银行类公司管理层利益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系不密切,管理层并没有动力去做回购。
实际上,在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的情况下,市场的力量会自己说话。此前, 广东地方国资旗下上市公司粤水电,就遭遇了其他流通股东要求公司回购事件。
2012年10月,粤水电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公司一位持股3%左右的股东提出《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上市公司股票的议案》。当时粤水电大股东持股不到30%,小股东提议的回购虽然最终被大股东否决,但是该举动还是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粤水电大股东持续让二级市场股东失去信心,那后续这些股东反对其关联交易也是可以预期的。在这样的形势下,最终粤水电大股东后来连续推出了增持、新的回购方案、要约收购等稳定市场信心的措施。
既然按照专业人士的分析,回购比分红更利于股东利益,而银行回购又到了一个时机很好的时候。那么上市银行作为公众公司,现在是该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