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年9月16日,一艘载重约180吨,长27米,被命名为“五月花”号的船,运载着一批分离派清教徒,从英格兰前往美洲新大陆马萨诸塞,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156年后的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
这些分离派清教徒奉行的清教主义,被公认为奠定了今日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基础,铸就了美国民族特性。清教徒也被认为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清教徒的理念包括:人们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应该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
让清教徒先祖们感到自豪的无疑是在他们开拓的美利坚热土,在这里,财富增长和繁荣的成果令人类社会瞩目,美国梦成为全球梦。但,估计让清教徒先祖们也会感到遗憾的,是电影《华尔街之狼》里所描绘的事情也发生在同样一片土地上。对《华尔街之狼》中故事的真实性,众说纷纭,相信虽有夸张但也并非完全凭空臆造。
就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精神”或“资本主义精神”到底源自何处这一问题,经济学家们多年以来都争论不休。这种企业家精神是如韦伯所说的那样,来自清教徒的禁欲主义和节俭精神,以及为上帝看管和积累财富的天职观念?或是来自桑巴特所言的贵族的“奢侈”,以及犹太教宗教领袖的商业精神?或是来自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们“狂热地追求价值增值”的无限冲动?或是凯恩斯断言的企业家不断扩张自己企业的“动物精神”?抑或是来自亚当·斯密所发现的人之天性中爱好交易与追求自利的因子?
这样的辩论持续不休,莫衷一是,每一种说法都有其依据也有其不可证之处。在我这样一个学术外行人看来,有点像是对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起源和发展辨别。很难说一座森林的生态系统里,到底哪一种动物或者植物是绝对主导的。
《华尔街之狼》的故事源自上世纪90年代华尔街发生的一起大规模有价证券欺诈案,电影的人物原型基本上来自长岛股票经纪商和部分商业银行,这只能反映华尔街大森林中的一部分而远远谈不上全部,由此来定义华尔街难免以偏概全。生态系统中的每个角色呈现出来的状态,从足够长期来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结果,是最适于他/她生存于该生态的最佳方式。
长岛股票经纪人贝尔福特无疑是一名超级推销机器,对客户欲望的撮合越成功,他自己就越成功,只有持续保持自己的欲望比所有销售对象的欲望更凶猛,才能让这种欲望接力赛保持高速运转。而在欲望以波浪图形运行的过程中,低谷的空虚是每一个欲望实现之后无法避免的事实,有多少欲望实现就有多少空虚来袭,这是硬币的两面,差别在于我们对待这个空虚的方式。所以电影向我们展示的是这帮家伙对待空虚的方式,毒品,性和犯罪……这些东西集中推高了估值中枢,最终的结果也显而易见——惩罚不可抗拒地来临。
如果说这些人是“奢侈”和“动物性本能”的一种表现,那么总体来说,对冲基金领域似乎更能代表清教徒主义。看看股神巴菲特的“财富管理员论”,看看桥水掌门人达里奥的《行为准则》,看看彼得·林奇的勤奋,清教徒精神的火花处处闪现。但是清教徒真的没有欲望吗?
18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的一句名言成为了清教徒精神的精辟概括:“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这句名言或许就是清教徒欲望的最佳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