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站公布消息称,吉恩镍业以自筹资金建设的最大海外项目加拿大皇家矿业Nunavik铜镍矿日前正式投入生产运营。目前,该项目已经对外销售3万吨铜精矿产品。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随着项目产能逐步释放,吉恩镍业原料保障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不过,吉恩镍业子公司在加拿大的本土化进程却遭遇挫折。
就在一周前,吉恩镍业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吉恩国际(Jie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td.)控股子公司Northern Sun Mining Corp.(NSC)将于加拿大时间2014年3月31日从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退市。
此前,TSX已经先后两次发出NSC退市公告。
据悉,吉恩国际持有NSC59.97%股权,吉恩镍业于2009月4月以5000万加元收购NSC的51%股权。
吉恩镍业在收购NSC时曾表示,公司实现对NSC控股后,能有效发挥彼此经营互补性,产生经营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公司镍资源储备和原料自给率,保障公司1.5万吨镍系列改扩建项目投产后的原料来源,有利于推进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进程。
但据媒体报道,NSC的业绩令人担忧。2012年,NSC实现营业收入899.02万加元,净利润-6438.34万加元。2013年1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5.69万加元,净利润-1899.58万加元。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海外扩张步伐的挺进,吉恩镍业业绩非但没有取得相应战果,反而一路向下。
一叶知秋。中企大步“走出去”的同时,难免遭遇小踉跄。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之后,很多中国公司对前往加拿大投资表现浓厚兴趣,但中企本土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些中企刚刚“走出来”,缺乏经验,在投资时往往看不到一些隐性成本。
一是政治成本。以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为例,加拿大怀雅逊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商务及创业学教授、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林小华告诉笔者,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买家,加拿大近年来的大型收购案里都有中国的影子。加拿大联邦政府游说中国过来投资,但是中国企业过来以后,又面临很多阻力。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一度给加拿大国内造成很大舆论压力。对于加方后来提出的一些附加条件,中方也予以接受,单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亏本生意。今后依旧面临一些政治风险,包括来自美国和欧共体的风险。
林小华分析说,由于油砂开采项目对环境污染较大,素来受到美欧等环保组织的抗议,认为这是一种肮脏的燃料。加拿大一直受到来自美国和欧共体环保的压力。
二是融资成本。一些中企只是把国内业务拓展到国外的海外华人圈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国际化。
一些企业在国内面临上市阻碍时,就来加拿大这边买壳上市,以为上市就好,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在这里的融资并不顺利,抱着钻空子的思想,捞一笔钱就跑,一些公司甚至存在信息作假的情况,当被当地监管部门揭露出来后,也就撕开了“遮羞布”。另外,上市以后,没有人做市场或者只是靠着一些市场中间人代理,因此其股票也得不到加拿大本地投资者的青睐,结果也没有顺利融到资金。多交所(TSX)中国概念股前几年热闹过一阵子,现在则变得冷清。
三是管理成本。武钢加拿大贸易有限公司总裁王斌告诉笔者,应坚持采用国际职业经理人制度,这有利于弥补国内外派管理人员的不足。他介绍说,通常而言,从国内外派的海外管理人员任期大多数在2至3年,这期间熟悉当地业务的相关情况就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当业务基本上手时,又面临交接工作的问题。
而国际职业经理人则不存在这一问题。王斌说,职业经理人能很快融入当地商圈,业务素质也较高,短期内就能“开花结果”。同时,充分重视业内专业人士的作用,这也是武钢近年来在海外取得成功的一条比较重要的经验,“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还是区别很大的,能在公司的运营方面与本地法律法规相融通”。
另外,在薪酬方面,王斌说,实现本土化,也应该坚持属地化原则,按照当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