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日前确认,决定启动赴美国上市事宜,并表示未来条件允许将积极回归国内资本市场。阿里巴巴上市将募集150亿美元,其市值或将超过1300亿美元,有望成为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以来全球证券市场规模最大的新股首发(IPO)项目。
阿里巴巴是国内最大、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创新型企业,于2004年12月创立了支付宝,解决了国内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问题;2013年6月又推出了支付宝在线存款业务,即余额宝,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路先锋。像这样创新性很强、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优秀大型企业,为什么不选择A股市场,而非要选择去美国上市?
笔者认为,阿里巴巴选择赴美上市,符合它“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也适应其合伙人制的股权结构。同时,当下的A股市场的制度及其诸多局限,也并不能接纳阿里巴巴这类企业上市。而这,正是A股市场之痛。
首先,阿里巴巴选择赴美上市,其实只是它的第二选择。去年9月,阿里巴巴曾打算在港交所上市,但因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有违港交所上市规则,同时也不符合港交所“同股同权”的原则,未能如愿以偿。目前A股市场也实行“同股同权”的原则,同样也与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不兼容”。同时,阿里巴巴前两位大股东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各持有其36.7%和24%的股权,尽管雅虎承诺,如果阿里巴巴在2015年之前IPO,可转让一半持股,但这种外资控股的企业,目前在A股上市仍存法律障碍。
其次,A股市场为了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公司在申报上市材料之前需将股东人数压缩到200人以内。而这也和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相悖。大规模的员工持股已成为阿里巴巴保持企业活力的重要机制,如果取消这一机制,恐怕会对阿里巴巴的创新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将是阿里巴巴不能接受的。
其三,A股市场持续数年熊冠全球,A股市场的蓝筹股估值持续走低,收入稳定的银行板块目前普遍只有四五倍的市盈率,远低于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欧美银行股的估值,而一些小盘股却又被炒上了天,估值结构严重畸形。阿里巴巴尽管十分优秀,但由于市值大,融资规模大,在A股不景气、投资者厌恶扩容的大环境下,能否顺利发行上市面临许多变数。
其实,A股市场在错失阿里巴巴之前,已经和腾讯控股等擦肩而过了。如果情况不改变的话,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阿里巴巴”舍近求远。A股市场到底要何时才能做出制度调整,将中国的优秀互联网企业接纳进来,不再“肥水只流外人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