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表述为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划定了方向,所以上周六中国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并不出乎意料。
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开始,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但中国央行减少干预需要选取适宜的内外部环境,现在选择扩大波动幅度,可谓水到渠成。
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以国际收支为基础的外汇供求状况,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降至2.1%,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同时,我国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人民币汇率基本面稳定的同时,市场的灵活性也在增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多日贬值,打破了单边升值的预期,营造了双向波动的氛围。央行认为,随着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未来人民币将与国际主要货币一样,有充分弹性的双向波动将会成为常态。
根据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一个国家在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个政策目标之间只能同时满足两个。近年来,中国货币当局一直在“不可能三角”当中小心腾挪,努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跨境资金基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央行只能放弃一部分货币政策独立性,所以外汇占款的膨胀和收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货币政策走向。
此次央行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可以掌握更大的货币政策主动权,增加政策操作的灵活性,会让中国央行的政策意图变得更加隐蔽,不易为跨境套利资金摸准脉搏,对于实现国内货币政策目标和打击跨境资金套利,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央行在宣布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同时,也对外宣布,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无形之手”力量逐渐增强,“有形之手”也会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