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市场化进入深水区,央行3月15日表示,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从3月17日起,浮动幅度由1%扩大到2%。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这是2005年以来第4次扩大汇率浮动幅度。
此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震荡,有了明确的理由。
央行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说明央行认为人民币单边上升或者下行的概率大幅缩小,人民币汇率进入震荡区间。央行的理由是,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降至2.1%,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同时,我国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人民币汇率像黄金一样大幅升贬,意味着短期套利资金风险大增。正因为预期未来风险可控,单边行情不再,所以央行将幅度扩大到2%,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央行有两个抓手,一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二是抑制套利资金。
从2005年7月21日起,央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
(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央行没有公布中间价公式,有交易员认为,各大行公布的收盘价体现了监管者的意志。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人民币的定心锚,央行无论如何放手,这一只手不会放,否则定价权旁落,人民币会成为任由他人操控的无根浮萍。所谓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潜台词是市场不会成为噬人的大老虎,一旦老虎发威,央行有牵制手段。人民币价格并不是彻底市场化的,世界上也不存在央行隐身彻底市场化的货币。区别在于,市场化的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注水、缩水影响市场,非市场化的央行直接下海游泳参与交易。中国央行决定从游泳者变成教练、监管者。
央行成功地引导了汇率市场的预期。今年2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大跌,根据彭博的数据,到今年2月底,人民币从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套利货币之一变成了最不具吸引力之一。就在去年和今年1月,资金还在流入,国际清算银行数据,2013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9%和7.2%,升幅较2012年的2.2%和1.7%明显提升。今年1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环比上涨2.07%,至121.2,连续第三个月创该数据自1994年公布以来新高。
2月人民币汇率破位大跌,到3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346,较13日下跌26基点,创下去年12月4日以来的逾三个月最低水平。而境内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尾市收于6.1502,较上一交易日收盘时的6.1361下跌141基点或0.23%,同时创下2013年5月8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从事汇率套利的投资者即使预测到了人民币汇率缓慢上升的长期走势,也会因为近期市场波动而赔进此前盈利。
最近的人民币汇率市场最成功的是,让对冲基金、小散套利者大亏特亏,这是策略的胜利,当然不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通常一个经济体进入转型期之前,会有国际资金收割财富羊毛的过程。
日本完成工业化之后,日元汇率大涨,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而中国,人民币汇率、利率同步市场化,按理此时正是热钱涌动之际,但中国央行下决心进行另类市场化,即允许实体贸易等领域的资金流动市场化,同时严格限制对冲基金等虚拟金融运作。
央行现在还能拥有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会随着人民币使用范围、投资范围的扩大逐渐削弱。到资本项目彻底可兑换、虚拟投资大量存在的时候,我们才能为人民币汇改结果下结论。
无论如何,现在做人民币套利交易的投资者,好自为之吧,扫荡的就是你们这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