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市场化促进生产生活“市场化”
2014-03-17   作者:邢理建(上海 学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字号

  从今天起,国内汇市人民币兑美元买卖价格日最大浮动幅度由先前的1%扩大至2%,每个外汇交易日央行均要公布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所谓日最大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的含意指,每个交易日的实际交易价格以中间价为基准在2%的上下幅度内浮动。除此之外,央行汇改新举还包括: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当日美元最高卖出价与最低买入价之差,由最高不得超过2%扩大至3%。扩大汇市交易价格浮动幅度之举,被国内外舆论视为中国稳健推进汇率市场化的最新举措。

  在总体肯定的舆论氛围下,有分析人士和机构认为,央行汇市交易价格浮动幅度依然太小。另也有分析人士和机构认为,央行此番推动汇改之力度拿捏恰到好处,既不激进亦不保守,还把握了最为有利的推进时机。笔者认为,不管企业还是个人,只要做外贸生意,从今天起,购汇、换汇及支付结算的市场收益与市场风险从理论上讲已同步扩大。以出口或进口商品或服务为例,外贸企业若拿捏得当,除正常进出口收益外,如果运气好还可利用汇率波动幅度之扩大另发一笔小财。当然,如果把握失当结果正好相反。

  此外,若从事海外投资,或拿炒汇套利作为营生,每笔交易之盈亏幅度亦有可能同步放大。就算你是既不从事外贸生意也不从事炒汇套利的普通居民,汇市交易价格浮动幅度之扩大,对你出国旅行,购买海外商品或服务,甚至于你只是偶尔做几回“海淘”,都有可能因实际换汇价格的波动幅度或开心或懊丧。最极端的情形是,你在上午或下午购汇,价格都有可能相差两三个百分点。

  既然铁了心以市场作为承载经济活动之主要载体,并将外向型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汇率市场化是必须的制度配套。可直到1990年代初,国内尚未能建立起正经的外汇交易市场,民间的外汇交易是一个以黄牛为介质的外汇黑市。1993年中国汇市重新有条件恢复,至此后的21年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价格前后经历了紧盯美元单一汇率的“政府一口价”时代;参考一篮子货币价格,由央行确定交易中间价并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的汇改起步时代。而从今天起,汇市交易价格开始步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虽仍有一定的行政管理但价格浮动区间成倍扩大的价格市场形成新阶段。

  与此相对应,汇市恢复之初(1994年),交易价格上下浮动幅度是0.3%,经历长长的14年(2007年)才象征性扩大至0.5%,再经历5年(2012年)扩大至1%。又经历短短两年旋即扩大至2%。从中人们已然能够体味汇改虽依然遵循渐进原则,但速度与力度正呈几何级数般放大。若从2005年第二轮汇改启程算起,这么些年间,留给中国汇市参与者几乎已固化的印象是,中国的汇改和中国的汇市交易,始终形同于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之代名词。如果实行真正的汇改,汇市的交易价格一定呈有升有降,并在升降中实现交易价格的阶段性动态平衡。按此汇市常识衡量,导致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汇改肯定不是健康有益的汇改,究其复杂原因,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管得过死,无疑持续强化并放大了全球汇市参与者认定上中国炒汇只赚不赔的心理预期。所以,乘马年春节后人民币出现一段时间“较大幅度”贬值之际成倍扩大交易价格浮动幅度,既向所有市场参与者释放了浮动幅度扩大意味着炒汇风险随之放大之警示,又为警示信号之释放挑选到了最佳时机。

  综上所及,汇市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直接决定汇率市场化进程,而汇率市场化旨在促进人们生产生活的“市场化”,这是人们以世俗标尺认知和把脉汇改意义的关键切口之所在。若作体量更大的思考与辨析,汇率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置条件和必须环节。人民币若最终能成为与美元比肩的国际货币,它首先得同时具备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一般功能,而实现这三大功能,又得先确保人民币与外币兑换价格由供求关系自动形成……

  如是,有朝一日,当人民币可在全球任何地方自由使用和流动时,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不但已最终实现了“市场化”,而且还是高质量的“全球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汇率市场化改革需抓住“窗口期” 2014-03-05
· 以利率汇率市场化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05-27
· 五措施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2013-05-13
· 央行:十年将完成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2013-03-18
· 刘士余:未来十年将完成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2013-03-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