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北京、对沙尘暴还心有余悸的人们,恐怕从来没像最近这么眼巴巴地盼刮风。风是来了,霾也跑了。但这霾,会就此退场不再来了吗?
尽管严重雾霾天气“史无前例”地持续了一周,很多人似乎还是没完全弄清楚它是怎么来的。26日,北京今年第一次小客车指标摇号结果公布,相关网站竟一度瘫痪。有人调侃“一边受其虐,一边助其虐”,这得多么强大的“精神防护”才能做到啊!
当大家纷纷感叹雾霾正在常态化、口罩变成必需品的同时,除了戏谑地呼吁将“风神”确定为北京的“保护神”、规定它必须“常回家刮刮”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治理雾霾,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公众的环保和责任意识。如果满屋子的人都吸烟,一两个人不吸,是无济于事的。我们不能一边抱怨着雾霾,一边却事不关己地我行我素。
记者曾从友人处听到这样一段经历:在德国行车,临时停下查看路线,未料一路人立即上前提醒他熄火。而前日名人潘石屹微博自曝在高速收费处拍照被阻止,网友看图却发现他开的可能是一辆5.7升排量的SUV!两则故事虽小,两相对照却能说明一些问题。督促治霾,不能像手电筒只照别人,我们要见贤思齐、付诸行动。
治理雾霾,需要各级各地政府协力合作、摒弃“屁股指挥脑袋”的旧观念。这句我们常听到的俗话,形象反映了一些地方官员本位主义严重、大局意识欠缺的现象。雾霾一来,甲地指责乙地炼钢烧秸秆,乙地又指责丙地挖煤没完没了……雾霾一散,一切照旧,要炼的钢、要烧的秸秆、要挖的煤,一样也没落下。除霾真的只能靠西伯利亚送来的风吗?
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写道:霾并没有散,只是被北风刮到了南方……也许今后一些年,都要陷入这种北霾南好,或者北晴南霾的“二选一”模式。作为普通网民,想到这里都乐不起来,一些地方官员有什么理由继续抱着“屁股指挥脑袋”的思维不放呢?
在雾霾已成心肺之患、协同治理成为共识的当下,如果有人依然从本位主义出发、抱着“我走后哪管雾霾重重”的心理做官,那就应该让他挪挪屁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