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的事情就交给市场操心吧
2014-02-21   作者: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字号

  北京日前规定,一辆出租车只能装一款打车软件。据北京市交通部门人士介绍,主要是考虑其行车安全问题。交通执法总队也会在一些地点派人检查。

  有限的执法资源,还要用来检查的士司机有没有多装打车软件,要么让人不信,要么是资源浪费。打车软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是忽略不计,还是足以酝酿风险,这个不能仅凭感觉来判断,而是应该有调查有数据。如果第三方的调查和独立权威的数据足以证明风险,政府的干预才师出有名。否则,总让人感觉是为官方电召平台和官方打车软件保驾护航。

  对于市场竞争,特别是伴随着创新的竞争,政府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轻举妄动。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干预,应着眼于市场法治环境的建设,着眼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于竞争的规范,市场本身能够做到,因为市场经济同时就应该是法治经济。在法治经济的框架下,竞争有底线。超出底线,自有高额的犯错成本等着。

  很多时候政府部门出手干预,并没有过硬的法律法规依据,只是权力意志的体现。这种权力对市场行政干预的随意性,正是我们此轮改革的目标。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有形之手别变成闲不住的手。

  事实上,这不是相关政府部门第一次干预打车软件的市场竞争。在去年,北京对打车软件采用备案认证,同时推出统一的电召平台,但是与电召平台合作的4款官方打车软件表现乏力。这种失败早已注定,因为这是用行政思维来做市场的事情,它同时“得罪”了市场上的的士司机和消费者。的士司机失去了加价的激励,消费者需要额外掏5元的电召费,市场不鼓励这样的行为,因此其在市场上也无法生存下去。

  打车软件占着一个新技术的便利,当技术走在监管前面时,监管很容易跟不上趟,陷入刻舟求剑的尴尬境地。

  打车软件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能够站稳脚跟,就是因为其是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待的。在“打车难”的背景下来看待这一问题,无疑是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典型的技术改变生活的范例。对于新生事物和新技术,特别是创新之于中国经济是如此稀缺,政府部门应该持一种宽容心态,甚至给它环境野蛮生长,等到福利和风险大抵展现出来,再制定事后监管的法律政策,纠正其不善。就像金融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观察和容忍,以及工信部对于打车软件的观察和容忍,不将刚刚打开的市场空间关上,就是最大的制度红利。往往越是爆发的市场越是混乱,政府部门不能只看到混乱,而不见爆发,以至于匆忙封堵和限制,打压了市场的活力。

  这样一个管不着、也管不过来、还费力不讨好的小事情,政府操这心干嘛?倒不如解放自己,同时也解放了市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腾讯阿里10亿血拼 打车软件“钱景”依旧迷蒙 2014-02-20
· 打车软件在倒逼市场的学习能力 2014-02-20
· 打车软件检验市场作用 2014-02-20
· 两马血拼打车软件赢家通吃咋整? 2014-02-20
· 打车软件大战,“阿Q”来了 2014-02-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